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上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鼻咽部横纹肌肉瘤(附1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5-19  浏览次数:711次

      作者:陈志俊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3)

      [关键词] 横纹肌肉瘤;鼻咽;上颌骨;外科手术

      发生在鼻咽部的肿瘤常累及颅底及咽旁间隙的解剖结构,其位置深在难以充分暴露,无法完整切除。而且颅底和咽旁间隙毗邻一些重要的结构如脑、脑神经、大血管等,解剖关系复杂,术中有可能造成某些重要结构的损伤,导致病人严重的功能障碍。采取何种手术入路完成手术,目前仍存在很大的争论。我科2003年11月采用上颌骨外旋入路[1]切除鼻咽部肿瘤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病人,男,56岁,因鼻塞、流脓血性涕伴头痛半月在当地医院就诊,病理诊断为鼻咽部横纹肌肉瘤。后转入我科。查体:病人一般情况可,双侧鼻腔内积大量脓血涕,有恶臭味,吸除脓血涕后双侧鼻后孔可见肿物阻塞,张口无受限,软腭明显隆起。间接鼻咽镜检查见紫红色肿物充满鼻咽部,质脆易出血,表面有脓血性分泌物附着。CT检查鼻咽部有占位性病变(3.5 cm×4.5 cm×4.5 cm大小),累及右侧咽旁间隙、部分软腭以及鼻咽顶后壁的软组织,CT值62 Hu。术前头颈部CT、胸部X线片、腹部B超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手术方法:经口插管,全身麻醉。取改良WEBER-FER-GUSON-LONGMIRE切口,首先做纵切口由右侧内眦部向下作鼻侧切开,再做横切口自内眦部沿下眼睑边缘向外切开至外眦。扩大鼻侧切口,绕过鼻翼横向鼻小柱,至上唇中点(人中穴处)后转向下至上唇及牙龈,腭部切口沿硬腭中线至软硬腭交界处折向外至第3磨牙后方,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黏膜,稍分离切口两侧软组织,暴露颧弓、眶下缘、梨状孔周围及硬腭的骨壁,保留眶筋膜完整。于颧弓中部、上颌骨额突及上齿槽骨稍上方相对位置电钻钻孔,摇摆锯锯开上颌骨额突、眶下缘稍下方的上颌骨、颧弓中部及硬腭正中,骨凿凿开上颌结节与翼板的骨性连接,剪开鼻底及上鼻道的黏膜,眶底骨壁保存完整,形成以咬肌为蒂的上颌骨骨瓣并带有面颊部全层软组织皮瓣,将其向外侧翻起可暴露鼻咽部肿瘤及咽旁间隙,直视下完整分离切除肿瘤和全部软腭、右侧咽旁间隙组织。以颊部脂肪填塞残留空腔,上颌骨骨瓣复位后用钛钢板固定骨结构,逐层缝合切口加压包扎。治疗结果:术后病理报告为横纹肌肉瘤。由口腔科制作义腭佩戴,可经口进食,发音清晰可辨。鼻咽部辅助放射治疗DT 6 500 cGy/50 d。随访19个月病人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在当地医院颈部补充放疗DT 5 000 cGy/25 d。

      2 讨论

      鼻咽及咽旁间隙横纹肌肉瘤放、化疗均不敏感,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症状不明显,出现症状时病期较晚,术前诊断以临床查体为主,影像学检查作为主要的辅助手段,病理诊断为依据。近年来对该区域的手术入路的研究日益增多。鼻咽及咽旁间隙手术入路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在最大限度扩大暴露、整块切除肿瘤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神经、血管的损伤。上颌骨外旋手术适用于原发于颅底、鼻咽部、翼腭窝及咽旁间隙上部的肿瘤[2]。本文病人肿瘤范围较大,采用鼻蝶或经腭等入路术野较小,不易暴露并完整切除肿瘤。因此,我们采用上颌骨外旋入路,术野较大可完整切除肿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病人的生存期。上颌骨外旋入路可暴露鼻咽顶部及同侧咽旁间隙,手术视野开阔,在直视下操作,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侵袭范围,彻底切除肿瘤。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盲目手术对脑组织、脑神经及血管的损伤,为眶内容物的保留提供了安全保证。改良WEBER-FER-GUSON-LONGMIRE切口,可避免术后下眼睑外翻,减轻面部畸形。上颌骨骨瓣以咬肌为蒂,带有面颊部全层组织皮瓣,血供良好,不易引起骨瓣坏死。手术操作不复杂,不遗留明显的颌面功能障碍。术中注意事项:①采用上颌骨外旋入路切除肿瘤,切口处肌皮瓣勿作广泛分离,以免影响上颌骨骨瓣的血运引起上颌骨术后的坏死。②术中上颌骨裂开时用摆锯,损伤小,骨断缘对合好。③术中使用钛板固定上颌骨瓣效果良好,固定牢固,固定过程中不易引起骨孔的骨折,对位好。④术中应保持眶下缘、眶下壁及眶筋膜的完整性,以防术后眼球塌陷或活动障碍。⑤凿断上颌结节处时应注意勿损伤下颌关节。上颌骨外旋入路的手术并发症有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牙齿脱落,骨连接不正或不连接,中耳积液,张口受限等。本例病人术后早期发生轻度张口受限,经功能锻炼1个月有好转。上颌骨外旋可使鼻腔、鼻咽部、翼腭窝、颞下窝的肿瘤清晰地暴露于术野之中,能够完整、彻底地切除肿瘤[2]。而且,根据上颌窦受累范围的不同,可采用部分或全上颌骨外旋,此为切除鼻咽部肿瘤的理想入路。

      [参考文献]

      [1] WEI W L, LAM K H, SHAM J S. New approach to the na-sopharynx: the maxillary swing approach[J]. Head Neck, 1991,13:200-207.

      [2] 张红萍,张大良,张辉. 上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颅底及咽旁间隙肿瘤[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 18:726-727.

    ↑上一篇:门诊鼻内镜检查、活检麻醉方法改进及肿瘤性病变716例结果分析
    ↓下一篇:颌面及鼻咽部肿瘤术前介入栓塞效果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