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颅脑外科学》

    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70次

    作者:张智慧,余利忠

    作者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  目的 观察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87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并根据疗效标准观察。结果 87例中治愈46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 %。结论 本疗法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推拿;颈总动脉鞘膜封闭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指颈椎病变导致椎动脉受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产生眩晕、头晕、恶心、耳鸣、视物模糊,甚至猝倒等,又称为“颈性眩晕”、“椎动脉缺血综合征”,其发病率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1]。笔者自2005年至2007年4月采用推拿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7例,收到比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87例,其中男性39例,女性48例;年龄23~35岁13例,36~55岁42例,56~75岁32例;病程1月者27例,2~6月者36例,7~12月者22例,1年以上者2例。

        1.2  诊断依据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颈椎病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全部病例均经X线片或CT、脑血流图检查,排除颈椎骨折、脱位、肿瘤、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明确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2  治疗方法

        2.1  推拿疗法

        ①放松颈肩组织法:患者坐位用常规的扌袞法、按法、揉法在颈后、肩背、肩胛部推拿10 min,使颈肩背部肌肉完全放松。②点揉督脉颈段:患者端坐,医者立于侧后方,以拇指指端点揉颈椎后正中线棘突下方凹陷处,自上而下揉至第7颈椎或第1胸椎,每处点揉60~80次,反复揉7~8次,以达督导阳脉之功。③点揉穴位镇静法:点揉百会、太阳、风池、风府、大椎、肩井、内关等穴,每穴约0.5 min。④扶颌托枕拔伸法患者端坐,颈部自然前倾呈10°,医者立于患者正后方,以一手托住患者下颌骨,另一手扶于枕部(或将患者枕部贴于医者胸部,双手托住患者下颌骨),轻轻上提头部,反复上提3~4次,以求增宽推间隙,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

        2.2  颈总动脉鞘膜封闭

        用5 mL注射器吸取654-2注射液5 mg,在颈中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摸到颈总动脉搏动处,常规消毒后刺入颈总动脉鞘膜,回抽无血液将药物缓慢推入,隔日1次。

        3  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中颈椎病的疗效标准制定。治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和阳性体征完全消失,能正常工作和劳动。显效:眩晕、头痛、恶心等症状消失,但有时复发。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未能完全缓解。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87例中,治愈46例,显效25例,有效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5 %。

        4  讨论

        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椎动脉供应脑的血运约占心输出量的1/6,占脑血流总量的11 %,每分钟通过椎动脉的血流量为45 mL[3],当某种原因导致椎动脉狭窄时极易出现脑部供血不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多因颈部慢性软组织劳损,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衰老,肝肾精血不足,筋、脉、骨关节失去濡养而发生退行性改变,经络阻滞,血脉不通所致。

        推拿手法治疗可以调整颈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学关系,缓解颈肌痉挛,松解颈椎肌肉粘连,理顺颈部软组织,加速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减少或消除病变造成的各种因素对椎动脉及颈交感神经直接或间接压迫与刺激,扩张椎动脉,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大脑缺血、缺氧状态,使眩晕、恶心、心慌等症状得以解除。

       颈总动脉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干,在甲状软骨上缘高度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迷走神经一起被包裹在颈动脉鞘内,上段位置表浅,在活体可触摸到其搏动。654-2为阻断胆碱受体的抗胆碱药,能解除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同时有镇静、抗眩晕作用。颈总动脉封闭给药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并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从而增加脑的供血、供氧,减轻临床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应尽量采用改善脑基底动脉供血的方法,推拿中避免使用颈椎扳法、摇法等,不利于椎动脉血流,诱发症状的手法,同时配合颈总动脉鞘膜封闭间接增加颈内动脉血流,本疗法见效快、疗效好,是安全、可靠、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冯世庆,杨明杰,孔晓红,等.椎动脉型颈椎病血浆内皮素变化[J].中华骨科杂志,1997,17(6):387.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3]孙博.椎骨棘突末端形态与新医正骨诊治手法的关系[J].解剖学通报,1981,4( 3):258.

    ↑上一篇:谈颈椎病的牵引
    ↓下一篇:椎动脉变异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