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住院期卒中25例临床特点分析

    发表时间:2010-08-13  浏览次数:590次

      作者:黄健康,王小同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浙江 温州 325027

      【关键词】 住院期卒中;临床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5例患者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31~82岁,平均年龄(58.5±16.2)岁。其中急性脑梗死20例,脑出血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关于脑梗死及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未纳入脑梗死后继发脑出血的患者。

      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20例脑梗死患者中,入院诊断为房颤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者8例,风心病合并房颤患者2例,肺部感染2例,右下肢动脉闭塞合并糖尿病1例,股骨骨折合并高血压病3例,颈椎骨折1例,盆腔肿瘤及肝癌、胃癌各1例。5例脑出血患者中,3例患者因白血病入院,1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为慢性肾功能衰竭。

      1.3 诊治结果 20例脑梗死患者中1例因肺部感染严重进而呼吸衰竭死亡,3例肿瘤患者自动出院,其余16例经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及对症支持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5例脑出血患者病情重,均为大量出血继发脑疝死亡。

      2 讨论

      在本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中,10例患者有房颤存在,其中1例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行介入治疗后立即发生肢体偏瘫,考虑心房血栓脱落导致脑栓塞,同房颤及高血压均为脑梗死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相符合;3例住院期卒中分别为住院的肝癌、胃癌及盆腔肿瘤患者,发病机制可能与癌栓脱落、血液黏稠度增高等有关;3例患者为股骨骨折合并高血压病,术后住院期间出现肢体偏瘫及口齿不清,头颅CT提示为脑梗死,考虑为高血压所致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长期卧床进而发生脑血栓形成;1例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因高热予消炎痛栓退热治疗后大量出汗随后发生言语障碍及右侧肢体偏瘫,头颅CT示左侧颞顶叶脑梗死,考虑大量出汗后血容量不足所致分水岭梗死;1例右下肢动脉闭塞、糖尿病患者于住院第4天出现左侧肢体乏力,诊断为左侧丘脑梗死,考虑同动脉广泛粥样硬化有关;1例颈椎骨折患者于术后发生意识障碍,查头颅CT示双侧枕叶梗死,考虑同颈椎骨折或手术方位致椎-基底动脉系统循环受压有关。院内发生脑出血的患者有5例,其中4例为血液科住院患者,3例为白血病患者,1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偏低。2例在肺部感染、高热、牙龈出血的基础上出现意识障碍,后抢救无效死亡。另2例患者为住院期间突发肢体偏瘫及意识障碍,经抢救无效死亡。1例患者因肾功能衰竭住院治疗,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期间突发意识障碍,很快进入呼吸衰竭,双侧瞳孔扩大,头颅CT示一侧丘脑大量出血破入脑室。

      住院期卒中发生在患者住院期间,国外文献显示住院期卒中占所有卒中的6.5%~15.0%[1]。本组研究资料中,住院期卒中所占比例为1.6%,远低于国外文献报道,考虑同心脏手术及介入治疗的病例数相对较少及未纳入脑梗死后继发出血病例有关。有统计认为,有大约1/2的住院期卒中发生在手术患者或心脏病患者[2],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心脏手术的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1]。在本组病例中,以心内科、血液科及骨科住院患者发生住院期卒中的比例较大。住院期卒中的主要发病机制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脑栓塞,栓子主要来自主动脉或心脏,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及心房颤动密切相关[3],临床上使用的很多有创性的治疗和检查可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如中心静脉插管时误伤颈动脉即可导致颈动脉血栓形成,糖尿病及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较高,肿瘤患者可发生癌细胞栓塞。②全脑或局部低灌注,高热患者脱水及高血压患者的过度降压为常见原因。③血液学因素。 血液系统疾病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为院内发生脑出血的主要原因,抗凝药物的使用也是导致脑出血的重要危险因素,而长期卧床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导致血液黏滞度增高导致脑血栓形成。住院期卒中的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做好患者的入院评估,重视对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干预。如对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要控制血压及血糖在适当范围,对于房颤的患者要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疗。②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要避免纠枉过正,如退热药的使用导致脱水过多及降压过于积极,使用抗凝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的变化。住院期卒中极易导致医疗纠纷,故更需高度警惕。各相关科室医生对卒中的危险因素要有充分的认识,在医患沟通中及术前谈话中要予以重视,同时要注意住院期卒中的预防,及时发现并予以正确处理,即有利于保护患者健康,又能降低医疗风险,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lackerDJ.In-hospital stroke[J].Lancet Neuro,2003, 2(12): 741-746.

      [2] SpencerFA, Gore JM, Yarzebski J, et al.Trends (1986 to 1999)i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s of in-hospital stroke compli-cat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Worcester Heart Attack Study)[J].Am JCardio,2003, 92(4): 383-388.

      [3] Mackensen GB,Ti LK,Phillips-Bute BG,et al.Cerebral embo-lization during cardiac surgery impact of aortic atherom a burden[J]. Br J Anaesth,2003,91(5):656-661.

    ↑上一篇:降纤酶对ACI患者血清sCRP的影响及改善神经缺损的作用
    ↓下一篇:尼莫同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效果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