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腰胸椎结核围手术期体位护理

    发表时间:2009-06-29  浏览次数:727次

    作者:孙兆玲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胸科医院, 山东 临沂 276034

         【关键词】  腰胸椎结核;围手术期;体位护理

      腰胸椎结核致残率高,手术采用内固定术是解决病灶清除和脊柱稳定的有效方法之一。而围手术期满意的体位护理是保证手术顺利和安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共行经后路内固定、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植骨术28例,在术前、术中、术后我们实施了一套安全可靠的体位护理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患者中,男12例,女16例,年龄17~72岁;胸椎结核10例,腰椎结核16例,腰骶椎结核2例。

      1.2  方法:病人术前绝对卧床休息、制动。术中均在全麻后变换3次体位,由平卧位置于俯卧位行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内固定术完毕再将患者由俯卧位置于侧卧位行胸腹膜外结核病灶清除、减压、植骨术;术毕再次将患者由侧卧位置于平卧位,观察生命体征平稳后返回病房。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协助病人呈轴状翻身,严格卧床休息,预防压疮的发生,积极进行康复护理。

      1.3  结果: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前、术中、术后无体位并发症,无截瘫的发生,肢体功能恢复良好。行之有效的体位护理,保证了患者的舒适与安全,为手术成功创造了条件,为患者早日康复打下了基础。

      2  体位护理

      2.1  术前体位护理

      2.1.1  心理护理:合理恰当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病情、术前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及在床上大小便的重要性,使患者真正认识到卧床是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解释手术的必要性,讲解术前各项准备的重要性及配合方法。

      2.1.2  制动:绝对卧床休息的目的是减轻椎体压力,防止脊柱变形及神经受损,使病灶局限。在生活上给予热心诚恳的帮助,在病人床旁备呼叫器,将备用物品放置在病人宜取处,适时帮助病人翻身,并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

      2.2  术中体位护理

      2.2.1  维护脊柱的重要性:此类手术需在术中更换多次体位,全麻后肌肉松弛保护性反射作用大部分消失或减弱,全身骨骼肌、心肌收缩力及血管舒缩功能被抑制,体内血液被体位改变所支配;而且患者的椎体病变致使脊柱稳定性差,如果不慎扭曲,将加重椎体损伤,导致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变换体位时,需保持脊柱正常的生理轴线,动作协调一致,轻柔、缓慢、稳妥,保证患者的安全。特别是由俯卧位改成侧卧位时,由于刚刚完成后路内固定术,为了避免转换体位时造成医源性损伤,变换体位时一定要有足够的医护人员保证以脊柱为轴心翻身,将患者安置于侧卧位。

      2.2.2  保持有效呼吸:俯卧位时保持胸腹部悬空,以保持膈肌动作不受限制,术中固定好俯卧架使其不滑动变位。否则因患者自身体重的压迫,不仅可引起持续性呼吸困难而导致难以纠正的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更易压迫下腔静脉回流而致顽固性低血压而危及患者的生命。术中要经常检查俯卧架的位置,发现体位不当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适当调整,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2.3  避免软组织损伤:俯卧位时,患者头下垫特制头圈,将患者头偏向一侧,特别注意受压侧的颧部皮肤,每20~30min需调整头部一次,防止长时间手术造成颧部软组织受损。在调整头部时,托起下颌及额部,避免从两侧托面部,以免托起时面部绷得过紧,增加受损机会。固定气管导管的胶布避免贴在颧部。膝关节处垫棉垫,以缓冲膝部软组织受力。女性患者应将乳房置于俯卧架的内侧,避免乳房受压;男性患者注意防止阴茎压伤。术中经常检查患者的受压部位,在手术允许的情况下,经常变换体位位置。

      2.2.4  眼部护理:长时间角膜暴露,会造成角膜干燥,引起患者术后明显不适;眼部受压可造成眼睛的损伤,严重时可造成失明。麻醉后给患者眼部涂以红霉素眼药膏,并用小纱布覆盖眼部。俯卧位时每次调整头部位置后,均应检查眼睛的位置,避免眼部受压。

      2.2.5  保护尺神经:术中患者两上肢屈曲于头两侧时,应在两侧肘关节下各放一个棉垫,减轻肘部受压。术中需经常检查患者肘部的受力情况,避免尺神经受压而造成损伤。

      2.3  术后体位护理:术后均给予床边心电监护,每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至病情平稳。回病房后平卧6h,6h后轴式翻身一次。以后每3~4h轴式翻身一次,观察双侧下肢活动、感觉情况及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等,记录24h引流液容量和性质。1周后练习在床上取半坐位,3周后取完全坐位,一个半月后练习扶双拐下地行走,开始行走时护理人员在旁边扶持,一周后完全自行行走。经过以上精心治疗和护理,28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远征,胡明,才晓军,等.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探讨[J].中华骨科杂志,2005,5(2):68-69.

      [2]刘素芳,扬宝霞.胸腰椎结核术中多体位变换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62-463.

      [3]周亚昭,华薇.脊柱后路手术体位护理的难点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2):1126-1127.

    ↑上一篇:离心泵和滚压泵对S100β蛋白释放的影响
    ↓下一篇:巨大左心室瓣膜置换术的外科治疗经验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