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5例临床探讨

    发表时间:2011-01-06  浏览次数:567次

      作者:江萍 林世平 匡明星 魏崴 罗春 作者单位:吉林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吉林 长春 130021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

      因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而曾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的病人,随着寿命的延长,血管桥的远期通畅率下降,及自身冠状动脉发生新的粥样硬化病变,可以再次出现心肌缺血及心绞痛症状。对这类病人如何进行治疗?除部分可考虑介入治疗外,再次行CABG仍然如同首次的CABG,可获得可靠疗效,是解决这部分老年人的有效方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62~71岁,3例再次CABG时间距前次手术6年以上,1例再次手术距第一次手术5年,1例再次手术距首次移植术3个月。1例为冠状动脉造影后急诊手术,其余病例为择期手术,5例病人血管桥均为静脉桥。冠脉造影显示除1例血管桥闭塞外,其余均既有冠状动脉新病变形成又有静脉桥病变。3例病人首次CABG术后未注意降血脂、出院后血压治疗,1例未控制血糖,1例出院后未服用抗凝药物。

      1.2 手术方法

      体外循环“干备”,5例均为原手术路径开胸,电刀分离胸骨后黏连。取左乳内动脉(LIMA),取前次手术对侧完好的大隐静脉备用。用剪刀锐性分离心包黏连,找到相应的靶血管,固定器固定靶血管周围的心肌,切开血管,放置血管导流栓,用70滑线连续缝合。吻合顺序仍然是先完成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再进行左侧壁的钝缘支、对角支等吻合,然后完成右冠状动脉主干或后降支或左室后支的吻合,吻合口全部完成后,血管桥与升主动脉吻合。2例行LAD、回旋支及左室后支旁路移植;3例行LAD、回旋支、左室后支及后降支旁路移植。

      2 结 果

      无1例由非体外循环改为体外循环下的旁路移植,5例病人呼吸机辅助6~20 h,引流量370~1 260 ml,1例出现术后心房纤颤,经胺碘酮转复心律,5例病人均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7~36个月,无1例随死亡,无1例复发心绞痛,均未出现心律失常。

      3 讨 论

      由于静脉桥病变及新生动脉病变而需要行再次CABG的患者正逐年增多。研究显示CABG术后1年约有11%的移植静脉发生病变,术后5~7年,移植静脉通畅率保持在79%~82%,至术后10~12年,移植静脉通畅率降至60%左右〔1,2〕。而导致静脉桥这种病变的(术后1个月内)原因主要为静脉旁路血管内急性血栓形成,多由于手术技术不当,如吻合口狭窄、血管内膜损伤、旁路血管过长扭曲或过短牵拉、选择的自体血管过细等,导致旁路血管血流不畅,形成血栓。术后1~12个月静脉旁路血管内膜增生,与静脉旁路血管动脉化后管壁张力增高。远期(术后1年以上)原因主要是类似自身动脉硬化的改变,导致静脉旁路血管晚期血栓闭塞〔3〕。故术后药物治疗应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降血脂、降血压和控制血糖等。本3例病例距离第一次手术时间为5年以上,都存在本身冠状动脉新的病变和移植血管桥病变;1例病例虽然移植时间仅3个月,但因未服用抗凝药,静脉桥闭塞。一旦移植血管有明显的病变或自体冠状动脉又出现新的病变,可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的心肌缺血表现,仍需要有效的治疗即行再次CABG。

      研究显示再次CABG比率增大的因素包括术后长期生存和心肌缺血复发〔4,5〕,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发展与移植血管病变共存成为再次CABG基础病因。

      再次与首次CABG不同之处在于:①判断血管病变的程度,确定移植血管;②血管桥的选择,即选用乳内动脉(IMA)做血管桥等;③再次手术,心脏的黏连使得解剖位置不清,易造成心包广泛渗血,黏连也可导致仍通畅的移植血管损伤等。④病人的年龄加大,对手术的承受力降低。

      再次CABG手术路径仍是胸骨正中切口,手术的步骤、移植血管材料的选择与首次CABG相似,更为重要的依然是选取IMA和安全性再血管化〔6〕。术前即做好股动、静脉插管的准备。分离黏连的心脏以锐性分离为主,以避免创面的大面积渗血及使用电刀而引发心室颤动。手术操作尽量轻柔,避免严重黏连导致的移植血管损伤和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尤其应该避免误伤仍然通畅的移植血管。术中对原移植血管的处理十分重要,对已行旁路移植<5年的静脉移植血管,如造影显示通畅应该保留,对>5年的静脉移植血管,即使造影病变不重,只要有病变存在,再次手术时应重新移植血管。虽然本组病例有限,但再次行CABG的原因具有代表性。我们体会,只要手术正确找到靶血管,并确切地与移植血管吻合,确保有效血液供应,加之术后注意控制高血压,应用扩血管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防止血管的病变发生,解决好这些围术期管理问题,对老年人而言再次手术的疗效仍很可靠如同首次移植。

      【参考文献】

      1 van Eck FM,Noyez L,Verheugt FW,et al.Changing profile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edocoronary artery surgery〔J〕.Eur J Cardiothorac Surg,2002;21(2):20511.

      2 de Feyter PJ. The fatal attraction of saphenous bypass grafts〔J〕.Eur Hear J,2000;21(9):6978.

      3 许建屏,胡晓鹏,胡盛寿,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旁路血管狭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07;23(6):3825.

      4 Ashraf O.Redo coronary bypass grafting:role of arterial grafts and time interval〔J〕.J Thorac Cardiovasc Surg,2006;132(1):20910.

      5 Rankin JS,Tuttle RH,Wechsler AS,et al.Techniques and benefits of multiple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bypass at 20 years of followup〔J〕.Ann Thorac Surg,2007;83(3):100815.

      6 陈鑫,徐明,石开虎,等. 再次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 (6):40710.

    ↑上一篇:缺血修饰白蛋白在冠脉搭桥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Nuss手术纠治小儿漏斗胸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