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

    发表时间:2011-02-09  浏览次数:786次

      作者:谢晓勇,张赋,江毅,方恒晓,陈盛奎 作者单位: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心胸外科,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心包穿刺引流术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采用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管、心尖部径路对36例心脏术后心包积液行心包穿刺引流术,分别比较引流前、后患者呼吸、心率、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拔管后1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 35例患者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呼吸困难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率减慢,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P均<0.01),1个月再次复查心脏超声,无明显心包积液,1例行部分心包切除痊愈。结论 该法安全有效,未见严重并发症,适用于心脏术后心包积液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心包积液 心包穿刺术 心脏外科手术

      心包积液是心脏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延迟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危重并发症之一,心包穿刺是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最常用的方法。我科采用改良心包穿刺法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3年1月~2008年1月在我科行心脏手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36例,经临床、X线、二维超声检查明确诊断为中等量以上心包积液患者。其中男16例,女20例,年龄(37.36±6.35)岁,体重(39.36±8.69)kg,中等量积液者26例,大量积液者10例,其中术后延迟性心包填塞为5例,瓣膜置换术后1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8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6例,法乐四联症矫治术后3例。引流量为(520±350)ml,导管留置时间为(5.32±3.67)天。

      1.2 方法

      1.2.1 确定穿刺途径

      患者取坐位,面对医师,若患者难以坚持,可采取半卧位。经胸部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心包积液范围、宽度、是否包裹、内有否分隔、心包是否增厚等。重点检查心尖部心包积液,选择心包积液较宽无回声区域,前方无肺遮挡的部位,进针路线避开胸膜腔,并做好穿刺标记。

      1.2.2 术前准备

      常规心电图监护,准备一次性中心静脉穿刺包、2%利多卡因局麻药物和消毒灭菌物品等。极度衰弱患者禁忌穿刺,心功能较差者应做好急救准备。

      1.2.3 穿刺与置管

      取超声选定的体位及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在选定的穿刺点做局部麻醉,直到能抽出积液,并大约估测进针长度。换用穿刺针(根据实际情况选用不同长度、直径、型号),从局麻处进针,一边进针一边回抽,到能抽出积液,停止进针,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扩大穿刺点,再固定导丝,置入导管,将导管侧孔全部置入心包内,撤出导丝,使用20ml大空针抽取心包积液,证实置管成功,将导管与引流袋连接。确认引流效果后,穿刺处局部碘酒消毒,敷以消毒敷料胶布固定导管,引流袋固定于床旁,记录引流量和术后心率、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等。术中若患者感到不适、心跳加快、头晕、气短、心律失常等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急救准备。

      1.2.4 撤管及复查

      每天引流量少于50ml,复查心脏超声无明显心包积液,可拔除引流管;拔管后1个月再次复查心脏超声,无明显心包积液,为临床痊愈。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PEMS3.1统计软件包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本组36例采用改良心包穿刺法穿刺40例次均一次穿刺成功。33例穿刺一次、留置引流,痊愈。2例经穿刺两次、留置引流,痊愈。1例经3次穿刺仍然出现大量积液,行部分心包切除后痊愈。

      2.2 心包穿刺引流前后血压和心率变化

      随着心包积液量的逐渐减少,呼吸困难等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心率减慢,动脉收缩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见表1。表1 36例患者心包穿刺前后心率、血压变化(略)

      2.3 并发症

      全部病例无一例出现心脏损伤、冠状动脉损伤、急性肺水肿、穿刺局部感染、出血和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心脏手术后心包积液是心脏手术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术后抗凝治疗、心包切开综合征和心包引流不畅等因素有关[1,2],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中等量以上的心包积液,对病人术后恢复有较大的影响,对心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填塞,影响术后心功能的恢复。心脏手术后发生的心包积液中,延迟性心包填塞占一定比例,为心脏手术后危重并发症之一,是手术1周后心包腔积血、积液造成的心脏压塞,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被误诊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延误治疗,一旦病情发展,十分危急。因此,对于心脏手术患者1周后出现渐进性心力衰竭和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加上有抗凝治疗史,特别是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和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差,应高度怀疑[3]。对于心脏术后心包积液,我们认为应积极处理,中等量以上应予以心包穿刺,改善心功能,同时预防出现远期心包缩窄,影响心功能;而对于延迟性心包填塞,应及早发现,予以心包穿刺,对于心包积液反复发生者,应行部分心包切除,同时将心包积液引流至胸腔内。

      心包穿刺术是将穿刺针和(或)留置导管置入心包腔,抽吸心包积液用于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是治疗心脏术后心包积液的主要方法。经典的穿刺径路为剑突下,其穿刺部位为心包裸区,其优点是不会损伤肺和肋间动脉,避免由此导致的气胸和出血;其缺点为操作较复杂,易损伤冠状动脉和心房等薄弱结构。心尖部作为另外一个心包穿刺径路,我们体会有以下优点:①深度浅,操作简单,在一般成年病人,此处皮肤至心包腔的距离不超过常规肌肉注射针头的长度;②心包腔内粘连轻,穿刺的成功率高;③心尖部无冠状动脉大分支,穿刺针不易损伤冠状动脉和心房等薄弱结构;④当壁层心包明显扩大时,心尖的肺叶被压向后方,心包壁层紧帖胸壁内侧,损伤肺叶概率也较低。其缺点仍是可能损伤肺叶,因此,穿刺前心脏超声定位时,应注意穿刺方向及深度。同时我们采用的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的“套管针—导丝—导管”的方法,将深静脉导管置于心包腔内。此法安全性高,罕有损伤心脏者,且引流管直径大,还可以适当保留,延长引流时间。但对于心包积液量较少者,可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可增加操作的安全性[4]。尽管心包积液的发生原因不同,其结果都为积液、积血填塞,因此,本改良心包穿刺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包积液都具有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等优点。

      【参考文献】

      [1]Maronas JM, Edurado OC, Caffarena JM, et al. Late cardiac tamponade after open heart surgery [J]. J Cardiovasc Surg,1987,28(1):89.

      [2]Breyer RH, Rouson JA, Engelman RM, et al. Late cardiac tamponade following coronary artery graftiong inpatients antiplatelet therapy [J]. Am Thoracic Surg,1985,39(2):27.

      [3]姚培炎,范关荣,朱洪生,等.心内直视手术后延迟性心脏压塞[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4(1):34-35.

      [4]于铭,韩增辉,周晓东,等.超声引导下心包积液穿刺及置管引流的临床研究[J].超声医学杂志,2007,9(1):25-26.

    ↑上一篇:电视胸腔镜辅助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82例
    ↓下一篇:亚急性脓胸套管闭式冲洗引流术治疗经验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