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89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0-10-12  浏览次数:501次

      作者:李成国 作者单位:重庆,丰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创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8年3月微创术治疗的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89例,与内科保守治疗的54例对比。结果 两组的有效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可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的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

      我院自2004年2月~2008年3月采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89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手术组89例,其中男52例,女37例;年龄42~82岁,平均56岁。神志不清55例(61.8%),其中浅昏迷25例,中深昏迷13例,昏睡17例。伴有脑疝形成者8例,呼吸衰竭者5例。发病6h内住院手术者16例,6~24h手术者52例,24~48h手术者12例,48h~4天手术者9例。有高血压病史者81例,本组均予头颅CT确诊。出血部位:基底节区63例,丘脑12例,脑叶8例,脑室6例。其中基底节区、丘脑出血破入脑室46例。出血量据多田氏公式计算30~110ml,其中60ml以上者45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意识障碍程度病情分型相似,出血量相差10ml以内,经内科保守治疗的54例为对照组。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采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治疗。术前准备:(1)血压180/110mmHg,若高于此值,应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2)CT下定位:应用CT光标及一金属参照物定位,用龙胆紫标记。选择长度适宜的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术前30min均静推1ku立止血。常规消毒、铺巾、局麻,穿刺针在电钻驱动下钻透头皮、颅骨硬膜后去电钻,插入塑料针芯进针至血肿边缘,接引流管,去针芯、盖帽,用5ml注射器轻抽陈旧血,然后再将针进至血肿中心,再抽吸,约血肿量的30%,若无新鲜出血于血肿腔内注入尿激溶及肝素液3ml(含尿激2万~4万单位,肝素12500u),闭管3~4h开放引流。12h内复查CT,以后第3天、第5天各复查1次。一般每天冲洗注入尿激溶液1~2次。如有少量新鲜出血可将肾上腺素1mg加入到生理盐水250ml中冲洗[1]。同时静注立止血1ku,每日2次。术后根据颅内压高低及残存血肿量多少适量应用甘露醇。对照组甘露醇脱水,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对症、支持等治疗。

      2 结果

      出血量大于40ml手术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降低。判断标准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显效:完全恢复日常生活;有效:部分恢复日常生活;较差:卧床不起,但保持意识。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表1 两组治疗效果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2.1 血肿清除情况 根据抽出血量和复查CT血肿缩小情况计算清除率。初次清除率为25%~50%,总清除率为70%~95%。

      2.2 血肿清除时间 患者术后带引流管时间2~7天,平均4.2天,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清除或清除90%以上即可拔除引流管。

      2.3 再出血情况 术中及术后再出血15例,再出血率16.8%。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内科保守治疗出血>30ml,病死率明显增高,高达60%以上。而开颅手术需在全麻下进行,创伤大,费用高又增加脑组织损伤,术后生存质量不高。近年来应用YL-1型颅穿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有效,费用低,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挽救了大量脑出血病人的生命。我们应用此种技术治疗中重度脑出血89例,成功率高,血肿清除快,意识恢复快,缩短了住院时间,随访生存质量好。

      3.1 关于定位问题 穿刺的定位,是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我们主要采用CT下定位法,一是可了解血肿增大情况,有不少患者入院时检查CT出血量不大,但有继续出血或再出血,病情逐渐加重,CT定位时可以明确血肿增大情况:二是CT下定位较为直观、准确。我们采用金属标记作参照物定位,准确、快捷。其方法是把细钢丝固定在血肿侧头皮上,CT扫描,选择血肿最大层面及进针点后,打开CT光标,用龙胆紫标记,然后按头皮进针点垂直进针至血肿中心。采用此方法穿刺成功率达96%。

      3.2 预防再出血问题 微创穿刺术清除颅内血肿,再出血是致死最重要因素,据报道再出血率9%~23%不等[3],本组为16.8%。预防术中术后再出血,笔者认为:(1)稳定血压,血压超过180/110mmHg要用降压药控制;(2)稳定情绪,对烦躁不安者用镇静、止痛剂制止躁动;(3)最好在已病6h后手术;(4)血肿抽吸时动作应轻柔、缓慢,5ml空针拉空不超过1ml以免颅内负压致再出血;(5)不采取反复冲洗及震荡手法;(6)第一次抽吸量不超过血肿30%;(7)术前静推立止血1ku,以后据引流液的颜色可用立止血1~2次/d;(8)定位要准确,若遇定位不准时应据复查CT重新定位穿刺。

      3.3 关于穿刺时机问题 对病情进展快,血肿大者应尽早抽吸。如果病情稳定,在发病后6~48h进行。一旦决定手术应尽早进行,早期手术能及时减压,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防止脑疝形成及脑干损害,并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总之,微创穿刺清除术是治疗中重度高血压脑出血的积极有效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手术方法简单、快速、安全、出血少;(2)创伤轻微,痛苦小;(3)疗程短,疗效显著;(4)费用低;(5)高龄体弱和重要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可采用。

      【参考文献】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11-117.

      2 王拥军.神经病学临床评定量表.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217.

      3 王文志,刘红梅,李涤.微创穿刺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脑出血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2):79-82.

    ↑上一篇:63例急性脊髓炎临床特征与激素治疗疗效分析
    ↓下一篇:黛力新在治疗伴有情感障碍慢性紧张型头痛中的价值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