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6-13  浏览次数:651次

      作者:朱华年 李英平 作者单位:730050甘肃省兰州肿瘤医院胸外科

      【摘要】   目的:探讨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胸外科120例行开胸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术中采用蝶翼形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切口。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术后拆线的天数,并将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在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伤口拆线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操作简单,缝合时间短、无明显缝线反应,术后不引起“蜈蚣症”,皮肤平整且无缝线拉痕,患者易接受,优于普通丝线。

      【关键词】 皮肤缝合器 胸外科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7年3月在我科住院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20例,均无糖尿病及低蛋白血症等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34~72岁,平均53岁;食管癌23例,贲门癌12例,肺癌19例,纵隔肿瘤6例;左侧开胸38例,右侧开胸12例,胸腹联合切口4例,胸正中切口6例。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丝线缝合切口,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66岁,平均52岁;食管癌26例,贲门癌8例,肺癌22例,纵隔肿瘤4例;左侧开胸35例,右侧开胸18例 胸腹联合切口3例,胸正中切口4例。

      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后常规置胸管,关闭胸腔或胸腹腔,并依层次缝合肌肉、肌膜、皮下组织。观察组采用蝶翼形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兰州海结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缝合皮肤切口,方法如下:常规消毒皮肤,助手以两把钩镊子对称外翻对合皮肤,术者用拇指和食指把握缝合器两翼,将缝合器出钉口以垂直方向压于切口,闭合两翼,击发出钉,缝合钉可顺利缝合于皮肤上,缝合钉的宽度为0.8cm,间距为0.8~1cm。术后换药同常规手术,12~14天应用专用拆钉钳拆除缝合钉,方法为常规消毒后,张开拆钉钳头,将环状的一面置于缝合钉与皮肤之间,闭合钳子,缝合钉向两边张开,脱离皮肤而拆除完毕。对照组皮肤缝合采用普通1号丝线缝合,宽度与间距均为1cm,术后12~14天拆线。分别记录两组手术的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

      结果

      120例胸部肿瘤患者术后均来我院复查治疗,并得到随访,所有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缝合时间比较采用t检验,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应用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切口与普通丝线缝合切口在缝合时间、缝线反应、术后“蜈蚣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论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和材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被研制、生产、并广泛地应用于外科手术,一些繁琐的外科手工操作逐渐被简单的器械所代替。近十多年来,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在外科领域广泛应用[1],以往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为手柄型,似订书机,兰州海结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呈蝶翼型,样子轻巧,使用简单,又是无菌包装,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材料为医用不锈钢,组织反应小,患者无不适症状。我们在使用后有如下体会:①开胸手术一般切口较长,手术时间亦长,手术的风险也较大,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的使用,明显缩短了皮肤缝合时间,减轻了术者的劳动强度;②食管癌、贲门癌、肺癌的手术切口为Ⅱ类切口,易造成污染而导致伤口感染,应用缝合器,大大减少了污染环节;③在治疗术后胸腔积液、乳糜胸、包裹性脓胸时,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的钢钉在所拍的胸片上显影,对定位穿刺起到了很好地辅助作用;④患者在治病的同时也要求微创、美观,应用缝合器避免了缝线反应、缝线拉痕及“蜈蚣症”,拆线后皮肤很平整;⑤皮肤缝合器的止血作用欠佳[2],要求缝合皮下时止血彻底;⑥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价格高,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应做好医患沟通工作,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应用。

      总之,在开胸手术中使用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缝合皮肤切口,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缝线反应,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彦平,吴爱须,孙同会.皮肤缝合器在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应用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22):2454.

      2 韩壮,陈鹏,信守仁,冯众一.一次性无菌皮肤缝合器的临床应用观察.中国局解手术学杂志,1999,8(4):319-320.

    ↑上一篇:EuroSCORE评分对心脏瓣膜手术预后的评估作用
    ↓下一篇: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不留置胸管的手术配合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