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

    发表时间:2011-07-01  浏览次数:693次

      作者:石喜之 王济峰 周涌 马淑珍 张力

      【关键词】 外科手术,感染,抗生素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1996-01/2000-01住院进行手术,住院10d以上,并应用抗生素预防治疗的病例1970份进行分析.其中,术后出现医院感染174例,切口感染占49例.手术年龄3~74(平均44)岁.男98例,女76例.平均住院28d,平均使用抗生素10d.切口感染诊断标准按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拟定的《院内感染诊断标准》执行.抗生素应用是否合理的评价标准参照解放军304医院编写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手册》中抗生素合理应用评价标准拟定.切口类型按《临床外科学》分类法标准分为3类,Ⅰ类(无菌),Ⅱ类(可能污染),Ⅲ类(污染).针对切口类型在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方式均为静脉给药,常规剂量.对术后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预防给药方面从术前、中、后3个阶段给药时机预防应用是否合理进行分析.根据评价标准得出,术后切口感染率高低与预防给药时机、切口类型与抗生素应用的方式、种类有密切关系.预防给药以术中(麻醉诱导)~后<3d的切口感染率最低(P<0.01,表1),抗生素预防应用Ⅲ类切口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2).

      2 讨论

      外科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由外科手术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感染与切口污染程度密切相关.即使是Ⅰ类切口也不能保证由其他途经带来的细菌污染.术中污染是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1] .近年来围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已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方法是在麻醉诱导开始滴一个剂量的抗生素,到手术切皮时正好是1.0~1.5h,此时血液和组织中抗生素浓度达到最高峰.对手术时间在3h以上者,术中追加一个剂量.足够的抗生素浓度足以抑制和杀灭侵入血液和组织中的细菌,同时也抑制了细菌繁殖.有研究证明,术前2h内输入抗生素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切口感染率[2] .从我们调查数据中也发现,从术前2h用药到术后3d这段时间里感染率最低,切口感染率仅为0.83%.术后开始预防应用不理想的原因为致病菌已定植于组织内并有充分时间进行繁殖,此时才开始应用已不能控制感染的形成和杀灭已侵入切口组织内已繁殖的细菌,故失去预防的作用[3] .在抗生素的选择方面,我们体会对Ⅰ类切口应用广谱的高效针对G+ 球菌的抗生素效果最明显,首选青霉素.Ⅱ类切口因考虑到切口可能污染的情况,多选针对性强的头孢类或针对G- 菌+厌氧菌类感染的抗生素最合适.Ⅲ类切口预防以头孢类+氨基糖甙类,头孢类+硝咪唑类联合应用明显优于青霉素类和头孢类,并具有统计学意义.我们发现,抗生素选择不当、应用种类过多、剂量不合适都会对术后切口感染有影响.

      参考文献:

      [1]姜 雪.手术室预防外科切口感染的措施[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1;22(4):312.

      [2]王鲜平,王发强,曹 力.外科清洁手术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1):66.

      [3]崔少罡,陈维静,常 城.抗生素在预防胸外科择期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4):208-210.

      作者简介: 石喜之(1959-),女(汉族),辽宁省大连市人.主治医师.Tel.(0432)4667516

      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附属医院:1 感染控制科, 2 胸心外科,吉林吉林132011

    ↑上一篇:保留瓣下结构二尖瓣置换术136例的效果评价
    ↓下一篇:胸部早期二次手术原因分析与预防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