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28例原发性胸腺癌外科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1-07-13  浏览次数:642次

      作者:马中州 刘志才 作者单位:河南林州市肿瘤医院胸外科 林州 45650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外科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胸腺癌患者进行分析,提高对胸腺癌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外科治疗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2005年入住我院经手术治疗的28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X线、CT和经皮纵隔肿瘤穿刺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结论 胸腺癌远比胸腺瘤的恶性程度高,常发生胸外转移,预后差,应早期诊断,彻底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以提高胸腺癌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胸腺癌,临床诊断,外科治疗

      原发性胸腺癌发病率低,仅占胸腺肿瘤性病变的9.4%~36.3%[1],是临床上较为罕见的纵隔恶性肿瘤,大多数术前较难作出准确诊断,一般需术后病理证实。我院1994—2005年共收治胸腺癌患者28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31~69岁,平均51岁。临床18例诉胸背疼痛、胸闷、乏力和消瘦。9例患者有气急、咳嗽、心悸。1例吞咽不畅,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28例患者均无合并重症肌无力,术前胸部X线片均表现为前上中纵隔肿物阴影,多数肿瘤形态不规则或呈分叶状。术前均作胸部CT检查,见肿块多不规则,肿块边缘与肺面交界有毛刺样改变,肿瘤CT值25~45Hu。7例患者伴有瘤内低密度灶阴影, 3例患者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其中1例见上腔静脉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显示上腔静脉受侵犯,同时临床有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表现。

      1.2 方法 13例于术前行经皮纵隔肿瘤穿刺,涂片细胞学结果提示为胸腺恶性肿瘤,准确率为46%。28例均拟诊胸腺癌作手术探查。术中发现肿瘤多为单发,有明显外侵表现,包膜不完整,瘤体8~13.6cm,平均9.5cm。其中60%侵犯心包和纵隔胸膜,2例侵犯大血管,包括无名静脉、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行部分切除。1例肿瘤包膜完整,行完整切除。

      2 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报告为鳞状上皮细胞胸腺癌15例,淋巴上皮样胸腺癌9例,小细胞未分化型胸腺癌4例。28例术后均进行辅助治疗,其中单纯放疗13例,单纯化疗8例,放疗合并化疗7例。手术后随访27例,1例失访。至今存活2例, 仍在随访中(存活的2例患者为200207~200304的手术后患者)。因术后发生转移,6~28个月后死亡25例,术后平均生存时间19个月。

      3 讨论

      原发性胸腺癌是一种来源于胸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不同于恶性胸腺瘤、胸腺淋巴瘤、胸腺精原细胞瘤以及胸腺恶性转移癌。胸腺癌与恶性胸腺瘤不同, 胸腺癌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少见,而发生胸内转移和远处转移多见,并且胸腺癌较少合并胸外综合征[23]。本研究中术后发生胸内转移25例,1例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与其他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胸腺癌患者大多数有临床症状,仅较少一部分为体检意外发现。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胸痛,其次有咳嗽、上腔静脉梗阻等表现,全身表现有低热、疲乏无力、盗汗和厌食等。本文中胸痛、胸闷18例,咳嗽、咳痰9例,1例伴有上腔静脉综合征。影像学上,胸腺癌常表现为前上纵隔肿块影,其特点是肿块较大,明显突向一侧或双侧胸膜腔,肿块密度均匀、无钙化,与周围脏器结构分界不甚清楚,提示肿瘤已侵犯邻近器官。

      28例患者中胸腺癌肿块较大,且无完整包膜,血运丰富,外侵表现明显,完整切除率低,故大多数行姑息性手术,姑息性切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侵犯大血管,如腔静脉或主动脉等。1例患者包膜完整,能够完整切除,故行根治性手术。原发性胸腺癌除了在纵隔和胸腔内局部生长浸润外,容易发生胸腔外转移,最常转移的器官是骨、肝以及经淋巴系统转移到胸腔外淋巴结;胸内较易转移或者种植到肺或胸膜腔。大多数由于手术后不能完整切除而导致复发,虽然手术是治疗胸腺癌的最佳方法,大多数患者具备临床症状时往往已有胸内或胸腔外转移,其治疗效果不佳。目前关于胸腺癌术后放疗的作用已经得到公认,无论手术切除是否彻底,都应该采取术后放疗[4]。然而,对于原发性胸腺癌是否必须化疗,以及化疗的疗效上至今仍然存在一些争论。JenTsun Lin等[5]认为,不同病理类型的原发性胸腺癌对于化疗的效果不同,化疗在淋巴上皮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中起到较为重要的治疗作用,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而对于未分化癌来说,无论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或者是单一的化疗其效果都不甚明显。

      总而言之,原发性胸腺癌为高度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手术完整切除率低,术后较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所以临床上应该结合辅助检查,尤以经皮纵隔肿瘤穿刺为主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术后辅以放化疗。故而,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于原发性胸腺癌的治疗,倾向于首选手术治疗为主,术后再辅以放疗和化疗的综合治疗,以便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参考文献】

      1] 潘铁成,杨明山.胸腺疾病[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123125.

      [2] Wick MR,Scheithauer BW,Weiland LH,et al. Primary thymic carcinoma[J]. Am J Surg Pathol,1982,6:613.

      [3] Snover DC,Levine GD,Rossi J. Thymic carcinoma :five distinc tive histological variants[J].Am J Surg Pathol,1982,6:451.

      [4] Suan CH, Huang EY, Wang CJ, et al.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in thymic carcinoma: treatment results and prognostic Factors[J]. 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 2002, 52: 801805.

      [5] JenTsun Lin, ChuenChuan Yen.Stage Ⅳ thymic carcinoma: A study of 20 patients[J].Am Med Sci,2005, 330(4): 172175.

    ↑上一篇: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下一篇:影响胸外科手术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