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胸外科学》

    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2-03-12  浏览次数:802次

      作者:向家勇,杨晋平,母存富,王义  作者单位:四川广元,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

      【摘要】 目的 探讨晚期食管癌术中肿瘤病灶切除、淋巴结清扫,纵隔热灌注化疗,临床观察热灌注化疗对残留至气管,支气管,或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的肿瘤肉眼微小病灶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食管癌病变浸润超过外膜层外侵至气管、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等器官患者112例随机分两组:A组(灌注组)56例术中42 ℃~43 ℃无菌蒸馏水2 000~2 500 ml加入顺铂150 mg,5-氟尿嘧啶1 200 mg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40 min;B组(非灌注组)56例。结果 A组(灌注组)术后第一年有6例出现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术后第二年有11例纵隔区域复发及淋巴转移;B组(非灌组)术后第一年有14例出现纵隔局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术后第二年23例出现隔区域肿瘤局部复发淋巴转移。结论 晚期食管癌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明显减少或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提高术后第1~2年生存率。

      【关键词】 食管癌,热灌注,肉眼小病灶

      我院于2004年3月~2006年3月对11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行食管癌切除、纵隔淋巴结清除,残留至胸主动脉或肺,气管及支气管等器官肉眼小病灶。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56例,B组56例;A组在体外循环下42 ℃~43 ℃蒸馏水2 000~2 500 ml加入顺铂150 mg、5-氟尿嘧啶1 200 mg行纵隔热灌注化疗40 min,结果A组与B组相对照A组明显延迟纵隔区域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112例,男67例,女45例,年龄最小27岁,最大79岁,平均(52±2)岁,胸上段14例,胸中段86例,胸下段8例;肿瘤病变长度5~11 cm,平均7.2 cm;肿瘤侵犯胸主动脉62例,奇静脉、胸导管56例,气管及主支气管27例,纵隔胸膜及肺组织82例,胸椎2例,心包及左下肺静脉5例,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108例,远处淋巴结转移41例。

      2 结果

      A组术后第一年纵隔局部肿瘤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率为10.71%,第二年为19.64%;B组第一年纵隔局部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率为25%,第二年纵隔局部复发及淋巴转移率为41.07 %。

      3 讨论

      纵隔热灌注化疗为纵隔局部热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在42 ℃~43 ℃内进行热灌注治疗能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使癌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增加瘤细胞对抗癌药物的渗透性和吸收,使局部抗癌药物的浓度较全身化疗浓度高2~6倍,局部热疗可产生热免疫刺激,提高机体免疫力,诱导胸主动脉、气管及支气管等器官的微小病灶的肿瘤细胞凋亡,对正常组织细胞无破坏作用[1~5]。

      浸润超过外膜层的晚期食管癌患者常外侵至主气管、左右主支气管、胸主动脉、奇静脉、纵隔胸膜及肺组织等重要器官,即使食管原发肿瘤切除,常在胸主动脉,气管及主支气管等器官存在着肉眼残留病灶,在分离食管肿瘤时也存在脱落的瘤细胞,大多数在术后第1~2年出现纵隔局部肿瘤复发及淋巴转移,导致远期效果不好。笔者随机选择56例在手术病灶切除后对残留至气管,支气管或胸主动脉的肉眼微小病灶在体外循环下行纵隔热灌注化疗,热灌注渗透深度可达2~6 mm,可渗透残留在胸主动脉、气管及主支气管、肺组织肿瘤肉眼病灶及微小病灶内的癌细胞,使癌细胞肿胀坏死和凋亡,同时可杀灭纵隔周脱落的癌细胞,可明显减少局部肿瘤复发及转移,延长肿瘤复发转移时间。

      采用纵隔局部热灌注化疗后术后第1~3天胸腔引流液较对照组多200~400 ml,引流液多的原因为灌注液中蒸馏水、5-氟尿嘧啶和顺铂刺激纵隔组织渗出,灌注组织肿胀渗出以及胸膜反应渗出所致,经化验为渗出液,无全身和局部不良反应,术后不增加并发症。术中纵隔热灌注化疗,可抑制或杀灭残留至胸主动脉,气管及支气管等器官的肉眼小病灶,明显提高术后第1~2生存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洪武.热灌注治疗.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4,1(2):176.

      2 林世寅,李瑞英.现代肿瘤热疗学.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287.

      3 李鼎九,胡自省.肿瘤热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244.

      4 彭楠,赵彼得.临床肿瘤热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50-98.

      5 Urano M,Kuroda M,Nishimura Y.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ochmotherapy given at mild femperatures.Int J Hyperthermia,1999,15(2):79.

    ↑上一篇:食管鳞癌螺旋CT征象与Cyfra21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老年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征的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