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秀洲区居民5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

    发表时间:2011-03-03  浏览次数:471次

      作者:莫根强 作者单位:(嘉兴市秀洲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嘉兴 314000)

      【关键词】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近年来,社区慢病综合防治已被纳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重要内容。本文对秀洲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本文资料来自2004年至2008年秀洲区公共卫生监测系统中脑卒中发病登记和死亡登记报告,病例资料均由社区责任医师进行随访核实。人口资料来源秀洲区公安年报和人口百岁表,标化率采用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构成资料。

      1.2 主要评价指标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由急性脑动脉的破裂或闭塞,导致局部或全脑神经功能障碍持续时间大于24h或者死亡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脑梗死又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有神经系统定位症状体征的腔隙性脑梗死,不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静止性脑梗死(无神经系统定位症状或体征)。

      1.2.2 卒中发病事件计算:一次发病事件是以28d为时限,28d内有多次发作均为一次发病事件,28d后复发记为另一次新的发病事件。

      1.2.3 病死率:脑卒中28d内死亡的百分率。

      1.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标化人口为2000年第五次全国普查人口构成。标化公式如下:p'=Σ(Ni/N)Pi,p'是标准化率,Ni/N是标准化年龄构成。

      2 结果

      2.1 5年累计发病情况:5年脑卒中发病3838例,年均发病率为245.13/10万,标化发病率为151.34/10万。3838例卒中发病事件中,各类诊断依据所占构成比:CT/MRI为89.3%,腰穿、脑电图、血管造影占2.8%,临床症状和死亡补发病占7.9%。脑梗死共2244例(58.47%),脑出血1292例(33.66%),蛛网膜下腔出血95例(2.48%),未分类207例(5.39%)。

      2.2 各年份发病率变化趋势分析:5年秀洲区监测人群脑卒中总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有逐渐放缓趋势,见图1。

      图1 2004~2008年脑卒中发病率

      2.3 4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情况:3838例中男2039例、女1799例,性别比1.13:1,男性发病率为261.63/10万,标化率为161.20/10万,女性发病率228.77/10万,标化率141.59/10万,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χ2=209.39,P<0.001),男性平均年龄为(67.7±11.7)岁,女性为(70.4±12.3)岁。

      居民脑卒中不同性别、年龄别发病率图2显示,脑卒中发病率在35岁以后呈逐步增长趋势,60岁以后迅速上升,男性发病率始终高于女性,见图2。

      图2 不同性别、年龄脑卒中5年累计发病率

      2.4 脑卒中28d病死率:脑卒中28d内死亡955例,病死率为24.88%,男性为23.84%,女性为26.07%,男、女性病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脑卒中病例3139例,28d内死亡1188例,病死率为37.85%,复发性脑卒中病例699例,28d内死亡353例,病死率为50.50%,后者明显高于前者(χ2=38.09,P<0.001)。

      出血性脑卒中28d死亡647例,病死率46.64%,缺血性脑卒中28d死亡185例,病死率8.24%,不同卒中亚型病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716.00,P<0.001)。

      2.5 脑卒中死亡率分布趋势:2004~2008年共报告脑卒中死亡病例1768例,男性死亡909例,女性死亡859例,总死亡率为112.92/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116.64/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9.23/10万,脑卒中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见图3。

      图3 2004~2008年秀洲区脑卒中死亡率分布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脑血管疾病发病及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1],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当前卫生工作的重点。研究表明,秀洲区2004~2008年居民脑卒中为年均发病率为245.13/10万,与WHO_MONICA方案中各国发病率(101~285)/10万、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脑卒中年发病率为200/10万~300/10万[2]相比,秀洲区的脑卒中发病率居中国及世界中等偏高水平。

      不同人群脑卒中的病死率差别很大,在WHOMONICA项目中,脑卒中男性28d病死率为从15%到49%,女性为18%到57%,上海城市人群脑卒中男性28d病死率35.9%,女性33.1%[3],本社区人群28d病死率为24.88%,男性为23.84%,女性为26.07%,病死率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在社区人群中开展干预活动,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发病率的有效措施,对此,国外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4],国内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干预,脑卒中的发病率在较短时间内即有明显下降[5,6]。秀洲区自2004年起将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倡导全人群健康生活方式和患者用药指导等规范随访干预工作,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所造成的不良影响。经过5年社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从监测数据显示秀洲区脑卒中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放缓、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说明实行以社区为主的慢病干预策略,能有效降低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提高人群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中国MONICA方案)发病率和死亡监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1):6-11.

      [2]吴贤,吴兆苏,刘静,等.北京部分地区15年脑卒中事件变化趋势[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1,9(3):106-108.

      [3]曾军,洪震,黄茂盛,等.上海城市居民5年脑卒中发病与死亡监测[N].复量学报(医学版),2002,29(2):101-104.

      [4]Fortrnann SP, Flora JA, Winkleby MA, et al, Community intervention trials:reflections on the Stanford Five_city Project experience[J]. Am J Epidemiol,1995,142:576-586.

      [5]程学铭,杜晓立,吴升平,等.我国七城市脑卒中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发病率的变化[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2,(2):43-46.

      [6]李世绰,王文志,吴升平,等.社区综合性预防对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影响[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8,32增刊:8-11.

    ↑上一篇:进展性脑梗死影响因素临床分析
    ↓下一篇:亚低温对脑梗死IL6和sICAM1表达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