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与阴囊纵隔皮瓣法在一期修复尿道下裂中的疗

    发表时间:2009-07-02  浏览次数:732次

    作者:许宁,薛学义,曹林升

    【关键词】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横行带蒂包皮瓣法;阴囊纵隔皮瓣法

      摘要:目的  对比评价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与阴囊纵隔皮瓣法在一期修复尿道下裂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3例尿道下裂患者随机分为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63例)和阴囊纵隔皮瓣法组(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治愈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平均手术时间多于阴囊纵隔皮瓣法组(P<0.05)。随访1-14个月,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治愈率高于阴囊纵隔皮瓣法组(P<0.05),尿瘘的发生率较低(P<0.05)。两组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横行带蒂包皮瓣法虽稍复杂,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若包皮发育符合要求,可优先考虑采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一期修复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其手术治疗方法多达200余种。国内比较常用的是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与阴囊纵隔皮瓣法。自2002年3月至2006年2月我院应用这两种方法治疗尿道下裂123例,现对其疗效进行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3例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27岁,平均(6.58±5.22)岁,尿道缺损长度(以术中充分伸直阴茎后测量为准)2.5-8cm,平均(4.58±1.47)cm。其中阴茎型74例,阴茎阴囊型44例,阴囊型5例。均为首次手术,伴有阴茎下曲,包皮充裕,阴囊发育良好。12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63例,年龄(6.73±5.57)岁,尿道缺损长度(4.75±1.43)cm,其中阴茎型36例,阴茎阴囊型25例,阴囊型2例。阴囊纵隔皮瓣法组60例,平均(6.43±4.88)岁,尿道缺损长度(4.39±1.93)cm,其中阴茎型38例,阴茎阴囊型19例,阴囊型3例。两组间比较年龄、尿道下裂分型及尿道短缺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统计内容和方法  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尿道下裂分型、尿道短缺长度)、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尿瘘、尿道狭窄等)的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法。设定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23例患者随访1-14个月,平均6.3个月。在应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的63例中,治愈57例(90.5%),平均手术时间(155.5±15.3)min,术后发生尿瘘3例(4.8%),尿道狭窄2例(3.2%),其他并发症(尿道憩室)1例(1.5%)。在应用阴囊纵隔皮瓣法的60例中,平均手术时间(127.5±13.8)min,治愈45例(75.0%),术后发生尿瘘10例(16.7%),尿道狭窄2例(3.3%),其他并发症3例(包括尿道毛石形成2例,阴茎残余轻度下曲畸形1例)(5.0%)。所有尿瘘、尿道狭窄及尿道憩室均经过再次手术成功,尿道毛石形成2例在膀胱镜下清除成功,阴茎残余轻度下曲畸形1例未作处理。比较两组资料,横行带蒂包皮瓣法手术时间长于阴囊纵隔皮瓣法,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0.63,P<0.05)。但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治愈率较高,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5.199,P<0.05);尿瘘的发生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4.608,P<0.05)。两组尿道狭窄的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尿道下裂治疗无论运用何种手术方法均应达到以下治愈标准:①阴茎下曲完全矫直;②尿道口位于阴茎头正位;③阴茎外观接近正常,能站立排尿,成年后能进行正常性生活[1]。包皮内板与阴茎皮肤各有独立的血供:阴茎背浅动、静脉浅层供应阴茎皮肤及包皮外板,阴茎背浅动、静脉深层供应包皮内外板交界处及包皮内板。两层血管容易分离,包皮内外板交界处血管丰富,适合做带蒂皮瓣。横行带蒂包皮瓣法通过游离皮瓣的蒂部组织,可以形成2-6cm带血管蒂的、血供良好的包皮内板皮管,且远端易于经阴茎头隧道达到正位开口。该法具有设计合理,取材方便,尿液刺激耐受良好,术后阴茎外观佳等优点,是目前治疗尿道下裂的常用方法。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保持了皮瓣的良好血运,皮瓣蒂部无明显张力,皮瓣缝合缘朝向内面,因此皮瓣容易存活,不易形成疤痕狭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24]。阴囊皮肤血供来源于阴囊前动脉和阴囊后动脉,它们分别来自阴部外动脉和阴部内动脉。阴囊前动脉在皮下环附近分为内、外两侧支。内侧支分布于阴囊隔前1/5区及中缝区1/5-2/5区皮肤。外侧支分布于阴囊两侧前2/3皮肤。阴囊后动脉分布于阴囊隔后2/5-5/5区及阴囊中缝区后3/5-4/5皮肤。用阴囊中缝区的皮肤修补尿道下裂,以阴囊隔血管为蒂,供区与受区邻近,取材方便[5] 。形成的新尿道对尿液刺激有良好的耐受力,但是术后可能生长毛发,形成毛石,本组术后2例发生尿道内毛石生成。本研究中,阴囊纵隔皮瓣法组发生尿瘘率高于横行带蒂包皮瓣法组,考虑有以下原因:①横行带蒂包皮瓣法形成一扇型血管蒂,而阴囊纵隔皮瓣利用纵隔皮瓣血管束形成一纵行的皮瓣,显然远端的皮瓣的血供相对较差。而且由于阴囊纵隔血管束的限制,有时远端不易经阴茎头隧道达到正位开口,皮瓣的蒂部张力较大,术中有可能损伤阴囊纵隔血管束,故尿瘘发生率较高。但张金明等[6]认为即使切断阴囊纵隔血管束仅皮瓣根部皮肤及肉膜与尿道外口及其周围相连,皮瓣亦能存活。②阴囊皮肤皱褶多,不易清洁,细菌易繁殖;特别对于成人型的尿道下裂,由于体毛的发育以及激素水平增高造成皮脂腺分泌旺盛,术后切口容易发生感染。123例尿道下裂不同术式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与阴囊纵隔皮瓣法相比,横行带蒂包皮瓣法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取材方便,材料利用率高,对于第一次手术发生尿瘘的患者,保留了阴囊纵隔皮瓣,必要时可以使用。②手术操作虽然稍复杂,但术后尿瘘发生率低。③术后外观满意,符合生理特点,无毛石产生。因此推荐只要包皮发育符合要求,可优先考虑采用横行带蒂包皮瓣法一期修复尿道下裂。

      参考文献:

      [1]张金哲,潘少川,黄澄如.实用小儿外科学 [M]. 浙江: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946.

      [2]Duckett JW. The island flap technique for hypospadias repair [J]. J Urol, 2002, 167(5):21482152.

      [3]张潍平,孙宁,白继武,等. 尿道下裂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成功率的多因素分析及实验研究 [J].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1992 ,13(3):167168.

     [4]王继丰,雷清芳,陈绍基,等. 阴茎皮肤和包皮动脉的应用解剖 [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1998,16(1):7172.

      [5]何恢绪. 尿道下裂外科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8:140.

      [6]张金明,陈小萱,杨斌,等. 尿道口蒂阴囊纵隔皮瓣一期尿道下裂修复术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1 ,22 (7):398400.

      作者简介:许宁(1982),男(汉族),医师,学士. Email: fjxuning@sohu.com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福建福州  350005

    ↑上一篇:纵行带蒂岛状包皮瓣Ⅰ期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
    ↓下一篇:左输尿管结石体外碎石术后并发急性肠梗阻1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