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泌尿系感染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573次

    作者:冯爱萍

    【关键词】  泌尿系

      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犯所引起的泌尿系炎症。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尤多见于妇女、女婴及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腰部酸痛、膀胱刺激症状、脓尿和菌尿等。      目前治疗泌尿感染的新概念是:根据尿路感染的部位和类型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

      1 急性膀胱炎       对仅表现为尿频、排尿不适,其他未见异常的妇女,用单剂或3天疗法即可:(1)单剂疗法,即一次顿服下述任何一种药,羟氨苄青霉素3.0g;氟嗪酸0.4g;环丙沙星0.75g;甲氧苄胺嘧啶(TMP)0.4g;复方新诺明5片(每片含SMZ0.4g,TMP0.08g)。(2)3天疗法,羟氨苄青霉素0.5g,每日4次;氟嗪酸0.2g,每日2次;环丙沙星0.50g,1日3次;甲氧苄胺嘧啶(TMP)0.4g;复方新诺明2片,每日2次;以上药物任选1种,连用3天。嘱病人在1周内复查。如复查时病人已没有尿频、排尿不适,仍需做中段尿细菌培养和细菌计数。若为阴性,则表明病人原来患的是细菌性膀胱炎,已治愈;若为阳性,则表明尿路感染在复发,病人很可能患的是隐匿性肾盂肾炎,有条件的情况,最好在做药敏感试验后再选用抗菌药治疗,应给予14天抗菌药的常规疗程。如复查时仍有尿频、排尿不适,经对中段尿细菌培养及尿常规化验,阳性者则可诊断为肾盂肾炎。

      2 急性肾盂肾炎       经单剂或3天治疗失败的尿路感染,或有轻度发热及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宜口服有效抗菌药14天。如临床症状典型且较严重者,应静脉给药。可选头孢唑啉或氨苄青霉素;必要时加用头孢噻肟钠配舒巴坦钠。在获得药敏报告后,可酌情改用肾毒性小且经济的抗生素,完成2周疗程。       3 再发性尿路感染       即每年发作超过2次者,再发包括复发和重感染。应给予短程抗生素(单剂或3天疗法)治疗,4~7天复查。如症状消失,细菌尿阴性,没有白细胞尿,则可认为治疗成功,并说明此次尿路感染的再发是重新感染,而不是复发。如用短程抗菌疗法后,复查时仍有细菌尿,甚或有白细胞尿和尿频、排尿不适,此时应查对一下原先用的抗菌药是否对致病菌敏感,如不敏感,则应改用敏感的抗菌药作短程治疗。       如此次治疗仍失败,则表明此次发作为肾盂肾炎,应按药敏选用有效的强有力的杀菌性抗菌药,在允许的范围内用最大的剂量,治疗6周。       4 留置导尿管的尿路感染         由于导尿管使用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是在医院内获得感染的最常见原因,其中2%~4%发展为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有可能导致死亡。故只有绝对需要时,才使用导尿管,并尽可能快的拔除。留置导尿管的病人如有尿路感染症状,应立即予以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并及时更换导尿管,必要时考虑改变引流方式;如病人没有尿路感染症状,而仅有无症状性细菌尿,暂不宜治疗,直至拔除导尿管后再治疗。       5 小儿尿路感染       婴幼儿尿路感染可导致肾发育障碍和肾疤痕,造成永久性肾实质损害,后果远较成人严重。且其中半数存在膀胱输尿管返流,随年龄增长而加重,可发展成“慢性萎缩性肾盂肾炎”,甚至肾衰。小儿肾盂肾炎的治疗原则及方法同成人,但退热后改为口服抗菌药时,须服1~3个月。反复再发者,尤其是有疤痕形成或返流的患者,宜长期服药预防。必要时应采取手术治疗。

      6 妊娠中尿路感染       妊娠时由于孕酮分泌的增加,使输尿管及肾盂蠕动减弱和扩张,导致尿路功能性梗阻,易发生尿路感染,应积极治疗。妊娠中的尿路感染与一般尿路感染的治疗相同。但宜选用肾毒性较小、对胎儿影响较小的抗菌药,如氨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尤其对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用药更为慎重。

      7 无症状性细菌尿       (1)未妊娠妇女的无症状细菌尿,一般不予治疗,因长期观察未见不良效果。有学者认为可使用一种抗菌药14天1个疗程。对妊娠妇女的无症状细菌尿者必须治疗,因治疗对于保护母亲(会发生急性肾盂肾炎且可增加发生子痫的机率)和胎儿(出生后体重不足甚或早产)都有好处。其治疗与妊娠期尿路感染相同,如经治疗后仍有细菌尿,则应进行长期低剂量抗菌药疗法。(2)学龄前儿童的无症状细菌尿,要予以治疗,其治疗方法与前文小儿尿路感染相同。(3)老年人的无症状细菌尿,一般不予治疗,它对健康影响不大。(4)尿路有其他复杂问题的病人,大多伴有无症状细菌尿,因常不能根治,故一般不予治疗。

      8 男性尿路感染       50岁以后,由于前列腺增生,引起尿流不畅,易发生尿路感染。50岁以前,男性尿路感染少见,一旦发生,治疗很困难,因为这些患者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或尿路异常。可选头孢唑啉;或氨苄青霉素;或头孢噻肟钠配舒巴坦钠静脉点滴1个疗程。如经上述治疗后,仍有复发者,可用下列方法:(1)每次再发给予上述同样的治疗。(2)选用长程低剂量抗菌药疗法。(3)如有手术指征,应尽早手术纠正尿路梗阻。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联合去势治疗伴膀胱出口梗阻的晚期前列腺癌
    ↓下一篇:荧光PCR检测尿中结核分枝杆菌的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