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0-03-24  浏览次数:594次

    作者:葛长官 刘大玲 李恒平    作者单位:山东莱钢集团总医院,山东莱芜 271126       【关键词】  腺性膀胱炎 诊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28-66岁,平均42岁。尿频、尿急、尿痛16例,血尿伴尿频、尿急、尿痛者9例,伴前列腺增生症6例,女性膀胱颈抬高2例,并发膀胱结石3例。膀胱镜检查位于三角区25例,三角区及颈部5例,颈口部4例,散在2例。病理报告:囊性改变16例,泡状水肿10例,绒毛样增生6例,白斑4例。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腺性膀胱炎。

          1.2  方法  本组36例患者均在硬脊膜外阻滞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术中用汽化电切袢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相邻1.5cm之正常膀胱黏膜,深度达浅肌层,合并有膀胱颈梗阻者行前列腺汽化(TUVP)术或膀胱颈电切术解除梗阻。术后留置导尿管4-5d,1周后开始用化疗药(丝裂霉素,吡柔比星)作膀胱灌注,其中23例用丝裂霉素40mg+蒸馏水40mL,13例用吡柔比星30mg+蒸馏水40mL膀胱灌注,药液保留不少于60min,每周1次共8次,此后每月1次共10次。术后1年内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以后每半年复查1次,连续2年。

          2  结    果

          本组病变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均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经尿道膀胱汽化电切+膀胱灌注化疗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36例随访6-78个月,平均50个月。29例尿症状消失,无复发。6例于6-18个月复发,其中灌注丝裂霉素者4例(4/23),吡柔比星2例(2/13),二者无明显差异。4例再次治疗后无复发,1例拒绝再次治疗,1例因反复复发活检证实恶变为腺癌行全膀胱切除,1例术后2年死于脑出血,其余均健在。

          3  讨    论

          腺性膀胱炎是由Vonlimberk(1887年)首先报告。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原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研究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Lancelin等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需积极处理。它是一种慢性疾患,在某一个时期可能是静止的,但有恶变的趋势。当腺性膀胱炎出现腺瘤样增生时,应高度怀疑恶变。所以笔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广泛弥散的细胞巢和囊肿是癌前病变的先兆,应积极治疗和严密随访。膀胱镜检查结合病理组织活检对腺性膀胱炎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膀胱镜检有以下特点:①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膀胱颈部;②病变常散在,成片或成簇存在;③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水肿结构、实性绒毛样增生、滤泡样水肿型等,顶端呈透明状,其上无血管长入;④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坠胀不适及血尿。临床表现和B超检查均无特异性。诊断必须依靠膀胱镜和病理活检。

          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尿道电灼术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效果。总的治疗原则是:首先消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其次处理膀胱内局部病变。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在消除膀胱的慢性感染、梗阻、结石等慢性刺激因素的基础上,使用经尿道膀胱电切+膀胱灌注化疗治疗腺性膀胱炎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术后用丝裂霉素等定期膀胱灌注,既可清除残存病灶,又可预防复发及恶变。本组36例均采用电切汽化加膀胱灌注治疗,其中29例无复发,疗效满意,无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腺性膀胱炎应按膀胱肿瘤电切原则进行电切,必须切除所有病变黏膜及相邻1.5cm之正常膀胱黏膜,深度达浅肌层或深肌层。这样才能使复发率减少,治愈率提高。术后采用细胞毒性药物定期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其中丝裂霉素(MMC)及吡柔比星(THP)对病变细胞敏感性高,能迅速在膀胱上皮内达到有效药物浓度。而且该类药物的分子大,使药物全身吸收量少,毒副作用低。掌握好药物浓度及保留时间、疗程,全身和局部副作用的发生率是可以控制的。

          通过对本组36例腺性膀胱炎患者采用经尿道汽化电切加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我们认为该方法疗效确切、患者痛苦小、耐受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上一篇:肾移植术后输尿管梗阻的诊治(附12例报告)
    ↓下一篇:应用膀胱黏膜重建女性尿道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