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82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04-06  浏览次数:626次

        作者:王家红,周继刚,田延荣    作者单位:443500 湖北长阳,长阳县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 对82例BPH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四组。Ⅰ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病例组;Ⅱ组: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病例组;Ⅲ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病例组;Ⅳ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对各组病例随访,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随访全部病例,随访时间5个月~6年。Ⅰ~Ⅳ组的治愈率分别为100%、96%、85.7%、0。总治愈率为80.5%,所有随访病例未发现有恶变者。Ⅰ组及Ⅱ组虽均为开放手术,但因手术入路不同,故将其分组总结。结论 BPH的治疗方法按具体情况选择,其中开放手术及TURP治疗效果较确切,但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和较年轻患者(50岁以下)采取药物治疗仍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为后期手术治疗创造条件。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治疗方法;治疗效果,预后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病,笔者对2001年3月~2007年4月8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随访,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2例,年龄39~82岁,平均55岁,Ⅰ度增生13例,症状表现为轻度尿频、排尿不尽感。Ⅱ度增生14例,症状表现为较明显尿频、尿急,排尿中断,尿线细而无力,其中肉眼血尿6例,镜下血尿8例。Ⅲ度增生55例,症状表现为明显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有肉眼血尿25例,镜下血尿30例,有多次急性尿潴留病史,5例合并有膀胱结石。82例均行尿常规检查,血清肌酐值测定,残余尿量测定,彩超检查。尿常规检查白细胞阳性62例,红细胞阳性69例,血清肌酐值测定有3例轻度增高。残余尿量测定有69例超过50 ml。彩超检查提示轻度增生13例,中度增生14例,重度增生55例,增生腺体包膜完整、规则、有连续性,其中5例发现膀胱结石存在。55例行QUB平片及IVP检查,有5例发现膀胱结石,IVP检查有18例提示膀胱底部抬高。82例常规肛门指诊提示Ⅰ度增生13例,Ⅱ度增生14例,Ⅲ度增生55例。IPSS评分其中0~7分的患者12例,8~19分的患者15例,20~35分的患者55例。

        1.2  方法  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2例分为四组。Ⅰ组: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组;Ⅱ组:耻骨后前列腺切除组;Ⅲ组:TURP组;Ⅳ组:药物治疗组。其中Ⅰ组及Ⅱ组病例均行开放前列腺外科包膜下切除;Ⅲ组病例电切范围为增生的侧叶、中叶及尖部腺体组织;Ⅳ组病例采用非那雄胺加A1-AR阻滞剂联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好转: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尿常规偶有红、白细胞;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复发。

        1.4  结果  8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期限为5个月~6年,Ⅰ组30例,全部治愈;Ⅱ组25例,治愈24例,好转1例;Ⅲ组14例,治愈12例,好转2例;Ⅳ组13例,好转10例,无效3例。合并膀胱结石患者均为第一组病例,手术一并取出结石,均获治愈。Ⅰ组及Ⅱ组病例均为Ⅲ度增生患者。

        2  讨论

        前列腺增生发生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雄激素存在是前列腺增生症发生的必备条件之一。雄激素本身并不引起前列腺增生,但前列腺增生的发生却需要雄激素的存在。目前认为雌激素与前列腺增生也有关系。雌激素能使前列腺细胞核内双氢睾酮受体增加,在前列腺增生发病过程中与雄激素具有协同作用。生长因子可刺激或抑制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在前列腺内生长因子和类固醇可相互作用,改变细胞增殖和死亡的平衡,致前列腺增生。现行的药物都是根据上述病因而研制的,对多数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疗效。

        BPH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肛诊、彩超检查确诊。其中肛诊能较准确地估计前列腺大小、硬度、有无结石及肿瘤病变。彩超检查特别是经直肠彩超检查可以判断薄膜是否完整、规则以及尿道的变形、移位,了解下尿路梗阻的动态变化,并可测定前列腺体积及重量,早期发现合并的前列腺癌。本组5例膀胱结石均首先有彩超发现。CT及MRI检查可作为可疑前列腺癌的检查。若其他检查不明确或伴有血尿需究其原因者可行膀胱镜检查。BPH需与尿道狭窄、前列腺癌等疾病相鉴别,尿道狭窄患者有尿道外伤史,尿道造影能显示狭窄。前列腺癌有无痛性血尿,MRI可资鉴别,或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BPH治疗方法较多,除上述四种方法外,尚有经尿道微波治疗(TUMT),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等等。总的来说,本组病例四种方法仍是现行最基本,最流行的治疗选择。其中Ⅰ、Ⅱ、Ⅲ组治愈率高。在临床工作中各种治疗方法均有其适应证。药物治疗争对年老体弱者不能耐受手术和Ⅲ度增生患者要求微创手术的前期药物治疗以及年轻患者暂不宜施行切除的患者较适合,但症状严重,疗效不佳者,外科治疗仍是最佳选择,TURP虽是前列腺增生治疗的“金标准”,因它具有微创,住院时间短,疗效可靠,对复发病例仍可施行再次电切等优点,对Ⅱ度以下增生特别是增生腺体主要位于尿道内者尤为适合,但该术式要求有昂贵的器械及熟练的操作技术,往往需经上百例手术训练后才能顺利地切除50%以上的前列腺组织。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手术是最传统的治疗方法,手术简单,容易为外科医师掌握,对增生明显合并膀胱结石、憩室的患者,以及肾功能较差,需分期(Ⅰ期行耻骨上膀胱造口,待肾功能改善再行Ⅱ期前列腺切除)手术的患者很适应。耻骨后前列腺切除术的优点是直视下操作,不进入膀胱,可减少膀胱颈损伤的危险,但肥胖患者不适合,术后可能发生耻骨骨髓炎[1,2]。

    【参考文献】1 闵志廉.临床泌尿外科诊断分析与治疗要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404-414.

    2 金锡御,俞天麟.泌尿外科手术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13-325.

     

    ↑上一篇:CK20和NMP22在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下一篇:经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防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