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24  浏览次数:510次

      作者:朱爱民 巴彦淖尔市临河中心医院性病门诊,内蒙古巴彦淖尔 015000

      【关键词】 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

      中图分类号 R695

      随着人们对淋球菌感染的不断认识,以及抗淋球菌药物的广泛使用,在泌尿生殖道感染中,淋球菌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患者逐渐增多[1]。目前引起NGU的病原菌主要为沙眼衣原体(Ct)和分解尿素支原体(Uu),其中有10%~20%由支原体感染引起[2]。近年来,我们发现支原体的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地区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情况,我们进行了10种抗菌药的药敏检测试验。进一步筛选对于支原体敏感的药物,为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选择抗菌药的依据,提高支原体感染的治愈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及采集2004年3月至2005年10月在本院性病门诊就诊的男性NGU患者98例,年龄21~57岁,平均29.3岁;病程3天~2年,平均18个月。临床表现多为尿道口发红,尿道不适、尿频、尿急、尿道稀薄分泌物,下腹不适等症状,部分患者伴有前列腺炎、睾丸附睾炎等。

      1.2 试剂及方法采用郑州安图绿科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Uu和Mh分离培养鉴定药敏试剂盒。方法:将棉拭子标本插入基础液中搅动并挤压棉拭子数次后,取出弃之。加盖摇匀使之混合。之后将含标本的基础液用无菌吸咀取100μl,分别加入试剂板的微孔中,轻轻震荡试剂板,使包被上的物质溶解,再加入1滴无菌矿物油,加盖,置培养箱中35~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2 结果

      98例患者解脲脲原体(Uu)阳性79例,阳性率80.6%;人型支原体(Mh)阳性7例,阳性率7.2%;这其中混合感染12例,混合感染率12.2%。79例患者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98株支原体对10种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略)

      3 讨论

      Uu和Mh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病原体,其寄居于泌尿生殖道最常引起的疾病是NGU。我们的资料显示Uu单一感染者占80.6%(79/98),混合感染12.2%(12/98),说明NGU的支原体感染主要是Uu,与文献报道[3]相似。目前多数学者认为Uu感染与慢性前列腺炎、附睾炎、膀胱炎、男性不育等有关,而且在家庭间可引起交叉感染,应引起重视。

      近年来,由于各地区用药的不均衡性,以及个别地区存在长期滥用药、不规则用药等现象,是支原体耐药菌株增多的主要原因,我们的研究主要针对本地区及周边城市支原体感染现状,常规开展药物敏感试验,为恰当选择敏感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提供帮助。表1结果显示支原体对大观霉素、林可霉素、司帕沙星有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是84.7%、54.1%、56.1%。对甲砜霉素虽然耐药率不高,但中度敏感率为88.6%,有进一步发展为耐药的趋势。故应慎用甲砜霉素。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显示出现极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阿齐霉素和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83.5%以上,耐药率分别是5.1%~82%。故这些药物仍可做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首选的药物,医生可根据患者病情和经济条件做出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性病防治手册[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0:36

      [2] 张彬,陈锦艳.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检测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0,14(6):402

      [3] 王倩,郭毅,褚云卓,等.解脲脲原体及人型支原体的耐药性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4,37(5):300.

      

    ↑上一篇:外伤合并腹膜外型膀胱破裂19例诊治分析
    ↓下一篇:良性前列腺增生并发急性尿潴留相关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