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心绞痛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1-06-16  浏览次数:499次

       作者:陈永明,陈琳,宋桂锋

      【关键词】神经节阻滞,心绞痛,内科

      星状神经节阻滞在我们疼痛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多,其中持续、频发性心绞痛严重危协人的生命与健康,尤其对口服或静滴硝酸酯类药物治疗所引起头痛等副作用,而不能坚持使用有效药物解除心绞痛时,左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笔者从1999年5月~2002年12月,共治疗顽固性心绞痛31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50~76岁,平均年龄67.5岁;病程7天~5年。发病情况:频发心绞痛每天2次以上或胸闷、气短不能缓解,最短3h,最长5天。疗程:每日1次,5次为1疗程。本组最少2次,最多6次。霍纳综合征本组31例,患者在2~10min出现典型霍纳综合征29例。

      1.2  治疗方法 前方入路即气管旁入路:患者仰卧位,颈肩垫一厚枕,使颈部后伸气管喉结暴露,头颈向右侧旋斜30度左右,术者站在患者头顶部,常规消毒后,摸到环状软骨左侧,用食指及中指将气管向右侧推,颈总动脉向外拔,用7号针在食、中指间隙刺入,当针尖触及颈6横突时,回抽无血及脑脊液,缓慢注入1%利多卡因7~10ml,观察5~10min无异常发现即可。

      2  治疗结果

      本组21例一次阻滞即改善症状,2~3次即完全止痛、胸闷、气短消失28例,4~6次完全解除胸前绞痛、胸闷的30例。本组19例心电图恢复正常,9例明显改善,3例未复查心电图。

      3  讨论

      3.1  受星状神经节支配的组织器官有头、颈、面、上肢、气管、心、肺、胸上段。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时可引起这些组织器官循环障碍、痛觉过敏,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星状神经节阻滞后交感神经兴奋得到抑制,冠状动脉扩张,心绞痛得以缓解,心电图可恢复正常或ST段及T波明显抬高,从而降低了心肌梗死发病率。

      3.2  星状神经节阻滞入路方法很多,有后方入路,侧前方入路,侧方入路,但这三种操作方法难度大,效果不确切,同时并发症多;前方入路即气管旁入路,操作容易,并发症少,笔者认为为最佳穿刺点。

      3.3  需探讨的几个问题

      3.3.1  前方入路分C 6 和C 7 横突前给药两种,星状神经节比较靠C 7 横突注药后浸润起效快,但C 7 横突不易触及,距胸膜顶部近,发生气胸机会多,C 6 横突距体表浅而易触摸 到,操作方便。

      3.3.2  当触及C 6 横突时,应垂直进针,不应怕刺破颈动脉向内偏斜针体而阻断喉返神经或担心刺入椎管内向外倾斜针体阻滞臂丛神经。

      3.3.3  刺及横突时,多数人提倡向上提针0.3~0.5cm,以便直接把药注入神经节,但笔者认为当刺及横突后,应固定针体回抽即缓慢注药,这样一是可保持正确的位置;二是避免因向上提针误入血管;三是星状神经节包膜非常薄,药物不易进入节内,并很容易被局麻药浸润而起到良好的阻滞作用。

      3.3.4  使用穿刺针问题 星状神经节阻滞使用针头有争议,有人要求使用球后针头穿刺,认为其针体细而长,损伤小,不易刺破颈动脉。笔者认为针体太细,不利于回抽观察,较粗一点的7号针头使用起来更安全。

      3.3.5  注何药物 阻断交感神经兴奋,改善器官循环,解除痛觉敏感是首要目的。一般选用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浓度高,起效快,时间长;浓度低,作用慢,时间短,安全。笔者认为操作不熟练者,应将药物稀释1倍以获安全稳妥。

      3.3.6  其它药物配伍使用 一般不提倡,如血管扩张药、镇痛剂应单独使用,因其作用全身。

      3.4  病情严重 不能自理患者,需住院观察,并给予对症处理,如高血压、高血脂,应给予降压降脂;焦虑不安、疼痛剧烈时,应给予安定及镇痛药物对症处理。

      3.5  本疗法要在较好条件的治疗室进行以防发生意外,要有紧急呼吸、循环、支持疗法作后盾。

    ↑上一篇:神经内科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下一篇:改良微电针麻仪在臂丛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