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前列腺癌漏诊6例原因探析

    发表时间:2010-10-14  浏览次数:473次

      作者:宋海龙 信晓伟 徐中华

      【关键词】 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症;前列腺摘除术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晚期症状极易和前列腺增生症状相混淆。我院1995-2004年收治前列腺增生症232例,其中有6例为前列腺癌漏诊者,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6例,年龄58~76岁,平均67岁,病程6个月2例,1年3例,2年1例,出现排尿困难3例,尿潴留2例,其中1例有肉眼血尿。

      1.2 方法 本组直肠指诊前列腺Ⅱ~Ⅲ度增生,质地中等,表面光滑2例,可扪及韧性结节者4例,中央沟消失者1例,中央沟变浅者5例。术前B超检查示前列腺横径45~63 cm,直径40~58 cm,前后径30~45 cm,其中2例有12 cm和18 cm强光团,2例前列腺不均匀改变,包膜光滑完整,残余尿量30~96 ml,平均66 m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280~4742 ng/L,胸片正常,均行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

      2 结果

      6例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及内分泌治疗。其中1例28 d后出现肉眼血尿,全身骨骼疼痛。再次入院检查,胸片及骨盆片示肋骨和骶骨有转移灶。PSA高出正常值1倍多,CT扫描示前列腺癌,直肠指诊可能及硬块,其余5例均在术后3~6个月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全身骨骼疼痛,直肠指诊前列腺窝处可触及质地坚硬且固定的肿块。PSA高出正常值1~3倍,CT检查报告为前列腺癌,胸片及骨盆片报告分别有肺部、肋骨、骨盆、股骨远处转移灶,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前列腺癌,术后0.5~1.5年死于前列腺癌。

      3 讨论

      3.1 临床特征及诊断 在前列腺癌的早期,由于肿瘤局限未侵犯前列腺周围的组织结构,往往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肿瘤的不断发展,前列腺癌将会表现出膀胱出口梗阻症状、局部浸润症状和转移性症状。临床上前列腺癌获得诊断时,80%的病例已有转移。本组诊断要点:①年龄偏高;②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③B超发现前列腺结构不均质;④PSA测定:即使DRE检查阴性,血清PSA低于40 ng/ml,也不能排除发生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3.2 漏诊原因 ①前列腺癌在基层医院较少见,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②临床医师缺乏对前列腺癌的认识和重视,没有综合性深入细致地分析临床资料;③仅仅满足于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④缺乏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

      3.3 提高前列腺癌确诊率的措施 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水平直接影响治疗和预后。如何提高术前诊断率,主要在于临床医师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和重视,综合分析临床资料,深入细致做好物理检查和特殊检查。①直肠指诊(DRE):DRE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基本方法。对前列腺增生结节患者尤应引起重视,必须常规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并随访。②B超检查,尤其是经直肠超声检查(TRUS)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手段,它可以帮助医师检查患者的前列腺以及周围组织结构寻找可疑病灶,并能初步判断肿瘤的体积大小,其敏感性及准确率分别为71%~91%和80%~94%[1],还能帮助引导医师进行前列腺可触及或不可触及的病变的穿刺活检。③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测定:PSA是一种蛋白酶,通常只能在前列腺和精液测得。如果在血液中测得PSA存在,往往可作为患者发生良性或恶性前腺病变的标志。

      但30%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SA可能不升高,只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将PSA测定与DRE相结合使用会明显提高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且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最有效的方法[2]。④前列腺穿刺活检:最近研究发现,即使DRE检查阴性、血清PSA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仍有30%前列腺穿刺活检发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如果PSA升高,DRE检查异常,超声检查发现低回声病灶,应行TRUS引导下的前列腺活检术。⑤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于BPH患者,在疑有前列腺癌存在时应行CT检查。盆腔其它部分的CT可采用10 mm层厚扫描,而前列腺癌的病人应用5 mm层厚连续扫描,且应做静脉增强CT检查以增加病变与正常组织的对比。由于CT检查不能显示正常前列腺的三个带(外周带、中央带和移行带),加之多数肿瘤组织X线密度与正常腺体近似或相同,因此,CT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敏感性明显低于磁共振(MRI)。MRI有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能三维成像,并可选择不同的扫描参数和序列成像。因此,MRI对前列腺的检查优于其它影像学方法。⑥针刺标本病理检查:当在不同区域穿刺活检取得标本时,应把不同的标本放入不同的小瓶中,标记好其活检部位。病理切片除连续取材、常规取材和常规切片外,反复多处取材切片可避免过高的假阴性率,避免漏诊和误诊。

      参 考 文 献

      1 Ford TF,Butcher DN,Masters JRW,et al.Immunocytochemical localization of 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specificity and application to clinical prostate[J]. Br J Urol,1985,57:50

      2 吴介平.吴介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1076,1134

      1 庆云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253700;

      2 齐鲁医院泌尿外科

    ↑上一篇: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及肾上腺疾病
    ↓下一篇:外伤性膀胱破裂8例诊治体会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