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原发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1例

    发表时间:2010-11-03  浏览次数:480次

      作者:曹靖,陈文军,郑孝东 作者单位:(武警浙江省总队杭州医院 泌尿外科,浙江 杭州 310051)

      【关键词】 原发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

      病人,男,53岁。发现无痛性间歇性全程肉眼血尿8 d。查体:双肾区无叩痛,沿输尿管行径区无压痛,膀胱未充盈,尿道外口及阴囊无异常。B超检查:右'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1.2 cm,右侧输尿管上段低弱回声团块大小约3.6 cm×1.0 cm。CT平扫+增强检查: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增强后似有轻度强化,占位性病变可能,右肾及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KUB+IVP检查:右肾下垂,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充缺影,考虑肾盂内占位。逆行造影检查:右输尿管上段充缺影,首先考虑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占位。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7×109/L,RBC:4.6×1012/L,Hb:130 g/L,N:0.794。尿常规镜下白细胞+,镜下红细胞0~3/HP。生化ALT:52 U/L,BUN:4.68 mmol/L,CREA:7 mg/L。尿细胞学检查见大量红细胞,未见肿瘤细胞。在全身麻醉下行右肾盂+右输尿管上段探查术,术中探查发现右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一粉红色约3.5 cm×1.5 cm×1.0 cm 大小的新生物,质软,呈分叶状,有蒂,与输尿管内壁相连,边界尚清,行新生物+输尿管部分切除。术中快速冰冻示: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良性病变,首先考虑纤维上皮性息肉。行肾盂输尿管吻合术+双“J”管置入。术后病理示:右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伴局灶性移行上皮乳头状增生及腺性炎改变。

      讨论

      原发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肾盂输尿管良性病变,它起源于输尿管壁中胚层组织——黏膜下层,水肿的纤维血管核外被覆良性移行上皮组织,是输尿管组织错构性增生,故其本质上并不是肿瘤,引起本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慢性刺激、激素失衡、损伤及先天性病变有关。本病好发年龄在5~40岁之间,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以成人单侧多见[1~2]。原发性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可发生于输尿管任何部位,但多发生于输尿管上段(52%),特别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中下段相对较少(38%)。本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腰背部不适或胀痛[3],其体征、尿液分析和细胞学检查无明显特异性,影像学(尤其是KUB+IVP及逆行造影)对本病的发现及诊断有一定作用,最后诊断依靠输尿管镜检及活检病理。该病变造成的梗阻大多数为不完全性,且本病一般不会发生恶变[4],因此治疗原则应强调保留肾脏,不推荐输尿管肾脏切除。原发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的传统治疗方式为开放式手术,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可选择如下手术方式:肾盂输尿管连接处切除+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病变输尿管节段性切除端端吻合术;病变输尿管节段性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输尿管全程切除肾自体移植术等。近年来随着腔内泌尿外科进展,特别是钬激光技术应用,使输尿管镜下电切或激光切除成为治疗原发性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纤维上皮性息肉的首选方法[5]。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只要彻底切除,极少复发,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Edelman R,Kim ES,Bard RH.Benign fibroepithelial polyp of the renal pelvis[J].Br J Urol,1982.54:321.

      [2] Blank C,Lissmer L,Kaneli J,et al.Fibroepithelial polyp of the renal pelvis[J].J Urol,1987,137:962-963.

      [3] William TR,Wagner WR,Corse JC.Fibroepithelial polyps of the urinary tract[J].Abdom Imaging,2002,27:217-221.

      [4] 马文香.尿路上皮性肿瘤[M]//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43-444.

      [5] Shizuo Y,Yukihiro K,Takenari G.Endoscopic treatment of a long fibroepithelial ureteral polyp[J].Inter J Urol,2001,8:467-469.

    ↑上一篇:良性前列腺增生汽化电切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尿动力学研究
    ↓下一篇:驻帕米尔高原部队官兵慢性前列腺炎发病情况调查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