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先天性发育不良小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治(附6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1-08-09  浏览次数:521次

      作者:文建军,关吉云,胡泽刚,刘岚,吴辉  作者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湖南郴州

      【关键词】 肾畸形,输尿管,异位开口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并发于重肾双输尿管的同侧上肾部,发生于一侧发育不良的畸形小肾者少见。我们自1987年至2003年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1例,女5例,年龄9个月~14岁,平均5岁。发育不良小肾位于左肾区1例,左髂窝3例,右髂窝2例。肾脏大小4.0cm×3.0cm×2.0cm~1.0cm×1.0cm×0.5cm,平均约2.5cm×1.5cm×1.5cm。输尿管异位开口于后尿道1例(男童),前尿道外口处1例,前庭2例,阴道内2例。有正常分次排尿伴异常滴尿5例,表现为上尿路梗阻及泌尿系感染1例(男童)。

      1.2 辅助检查

      B超检查6例,发现发育不良小肾3例,其中2例结合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检查确诊。大剂量IVU6例,4例患侧肾盂处有小片状浓影或输尿管显影,1例显影可疑。CT检查2例,发现发育不良的肾脏2例,其中1例IVU显影可疑区域增强薄层扫描确诊。经异位开口逆行插管造影成功3例。膀胱镜检查2例,患侧三角区无输尿管口。膀胱镜阴道检查2例,发现阴道侧后壁异位输尿管口1例。

      1.3 治疗方法

      6例全部手术治疗。采用腹直肌旁切口,腹膜后探查,找到扩张的输尿管,顺输尿管向上找到发育不良的小肾,向下游离出输尿管,行肾输尿管切除。

      2 结 果

      手术治疗6例,术后随访0.5~5年,术前滴尿症状及泌尿系感染症状全部消失,无近期及远期并发症。术后切除标本病理学检查:先天性肾发育不良或肾发育不全,小肾脏畸形,输尿管多有不同程序扩张,管壁增厚。

      3 讨 论

      输尿管异位开口多并发于重肾双输尿管的上位肾盂输尿管,发生于一侧单肾输尿管者少见。一侧单一输尿管异位开口常合并患侧肾发育不全,发育异常及肾位置异常[1,2]。

      女性输尿管异位开口多位于尿道外括约肌远端,如尿道、阴道及前庭等处。故多数患者既表现有正常分次排尿,又有持续性滴尿。男性可异位开口于后尿道、精阜等处,故一般无尿失禁。因此,女性因异常滴尿,比男性易被发现[3]。男性多因泌尿系感染及上尿路梗阻症状就诊。本组1例9个月男性患儿因发热、脓尿,检查发现左侧小肾并左输尿管扩张,手术探查,见左输尿管迂曲扩张,膀胱左侧三角区无输尿管开口,经输尿管切口向下插入输尿管导管进入后尿道,而确诊为输尿管异位开口。

      发育不良肾脏畸形合并单肾输尿管异位开口,由于患肾小、功能低下、肾脏位置又异常,单一的检查方法有时难以准确定位,需几种检查相互结合,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判断。①IVU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因患肾发育不良,肾脏功能低下,常规剂量IVU常表现为患侧肾及输尿管不显影或显影差,仅见对侧正常的肾及输尿管。本组6例,仅1例在患侧肾盂区隐约见一小片状浓影。采用大剂量延迟性IVU,大部分病例可见到显影的小肾盂位于一侧肾区、髂窝或盆腔等处,呈不规则的小团块状阴影,大约1.0cm×1.5cm,或显示部分输尿管。②B超检查可作为初步筛选方法。B超对肾积水、肾发育不良以及IVU不显影的病例有帮助,可以了解肾脏大小、形态及位置。但小于1.0~2.0cm的小肾,B超也不易显示,做出诊断,且注意与周围淋巴结鉴别。B超检查有疑问的病例,可结合CDFI检查帮助诊断。③CDFI检查,可显示患肾大小、形态、血流情况,肾动脉血流有助于寻找鉴别患肾。④CT扫描,可显示小肾脏皮质、扩张的肾盂及输尿管。对B超检查可疑部位或IVU显影可疑区域可进行CT增强薄层扫描排查。本组1例,大剂量IVU在右侧L5横突外上方有一小片淡漠影,怀疑显影的肾盂,经CT增强薄层扫描确诊。⑤逆行插管造影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超、IVU、CT未能检查出的病例,借助膀胱镜及逆行插管造影的方法,有时能使诊断变得容易。经输尿管异位开口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能显示扩张的输尿管或与之相连的小肾盂。但输尿管异位开口常因开口狭窄、位置隐蔽,逆行插管造影常难以成功。⑥近年认为对于超声及IVU检查阴性的患者,99m锝二巯基琥铂酸(99mTcDMSA)同位素扫描对发现异位且功能差的小肾脏有较高的敏感性[4,5]。

      先天性发育不良小肾并输尿管异位开口,由于患肾小、功能差,又有滴尿症状或泌尿系感染症状,在对侧肾功能正常情况下,可作患侧肾输尿管切除。对IVU显影肾脏长径>4.3cm者可行保留肾脏的输尿管膀胱再植术[6]。手术可选择腹直肌旁切口,以利于异位肾的探查及输尿管切除。在腹膜后找到扩张的输尿管,顺输尿管向上游离出患肾并切除。输尿管异位开口常因开口狭窄,引流不畅,导致输尿管迂曲、扩张、管壁增厚,且多合并感染,如手术切除不彻底,术后可能遗留输尿管残端综合征[3]。所以,输尿管应做全长切除,特别是迂曲、扩张、增厚者。

      参考文献:

      [1]梁若馨,黄澄如. 输尿管末端异常 [J]. 见:黄澄如主编.小儿泌尿外科学 [M]. 济南: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6.116-121.

      [2]Gotoh T, Morita H,Tokunaka S, et al. Single ectopic ureter [J]. J Urol, 1983,129:271-274.

      [3]王学文,张敬悌,葛文安. 小儿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和治疗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745-747.

      [4]Pattaras JG, Rushton HG, Majd M. The role of 99mTechnetium dimercaptosuccinic acid renal scans in the evaluation of occult ectopic ureters in girls with paradoxical incontinence [J]. J Urol, 1999,162:821-825.

      [5]Gharagozloo AM, Lebowitz RL. Detection of a poorly functioning malpositioned kidney with single ectopic ureter in girls with urinary dribbling: imaging evaluation in five patients [J]. AJR, 1995,164:957-961.

      [6]张雪培,魏金星,周成,等. 单输尿管异位开口 [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3, 24:305-307.

    ↑上一篇:外伤性睾丸扭转的诊治要点
    ↓下一篇:经尿道等离子体汽化切割治疗后尿道狭窄或闭锁(附16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