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4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随访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03  浏览次数:541次

      作者:刘宗凤  作者单位: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临沂

      【摘要】目的 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总体康复状况。方法 用自制调查表(包括目前病情,服药状况)、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TESS副反应量表,对456例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回访。结果 (1)病情状况与是否规律维持服药呈正相关。(2)所有患者社会功能恢复较差,与家庭和社会支持较少有关。结论 有必要对病人心理及社会功能加强医护干扰,使病人尽快融入社会,有利于病人全面康复。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随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otal rehabilitation of the schizophreniac after discharge.Methods A one-year follow-up was made to 456 schizophreniac after discharge with self-designed scale(including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atus),Social Dysfunction Screening Scale(SDSS) and Treatment Emergent Symptom Scale(TESS).Results (1)The present condition was in positive relation with regular drug administration;(2)All the patients showed out poor rehabilitation of social function,which was related to the lack of family and social attention and care.Conclus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interference in the mental status and social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for their quick integration into the society and total rehabilitation.

      Keywords schizophrenia follow-up study

      精神分裂症是一类致残率较高的疾病,给社会和其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的研究[1]证实:神分裂症病人急性期治疗后的康复指导和维持治疗具有同等重要作用。为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实行动态管理,我院于2年前建立了精神病人出院后的访问制度。现将部分随访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我院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达临床治愈标准的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计456例,其中男性150例,女性106例。所有病例必须符合:(1) CCMD3诊断标准;(2)无脑器质疾病及重大躯体疾病者;(3)无酒依赖及精神活性物质使用者。患者年龄为17~56岁,平均年龄30.5±11.3岁。文化程度大专以上12例(4.7%)、高中35例(13.7%)、初中132例(32.0%)、小学及以下177例(49.6%)。已婚187例(53.5%)、未婚169例(46.5%)、丧偶6例(0.23%)、偏执型189例(54.3%)、未定型153例(40.2%)、单纯型5例(2.0%)、紧张型6例(2.3%)、青春型3例(1.2%)。

      1.2 方法 使用自制调查表格(包括目前病情,服药状况)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副反应量表(Tess)进行调查,以百分概率作计算,作为病情观察的客观指标[1]。

      2 结果

      2.1 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病情稳定情况,见表1。

      表1 病人服药依从性和病情稳定分布(略)

      在上述调查中,服药完全依从的病人,在1年内病情较稳定,其中频繁换药是导致病情波动的重要因素,拒绝服药病人在1年内有9例复发和恶化,因此,使病人加强服药依从性至关重要。

      2.2 社会功能缺陷情况调查,见表2。

      表2 社会功能缺陷分布 (略)

      从表2可以看出病人在职业功能、社会性退缩、对外界兴趣、责任心和计划性存在较明显的缺陷,这既和病情有关,也和从家庭和社会获得的支持较少有关,在病情康复过程中,很有必要加强社会功能的干预,以利于病人全面康复。

      表3 服药过程中副反应分布(略)

      精神药物副反应是影响病人服药依从性的因素之一,因而也是导致病情复发或恶化的一个因素,从调查中发现很多病人是因长期服药不能耐受其副反应而出现停药、频繁换药,致病情复发,其中体重增加、便秘、口干、嗜睡等一般的不良反应恰是病人在长期服药中不能耐受的,随病情的康复这一点表现尤为明显,而且女性居多,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因此尽量减少长期用药期间出现的副反应,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也是目前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组常见的重型精神病,约1%的终生患病率,估计要消耗人类约2.5%的医药资源,在人类所有致残性疾病中造成的社会负担量高居前十名之列,专家预测21世纪精神分裂症仍是造成社会负担的重要精神疾病[2]。

      本调查是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痊愈出院后的情况进行的,在病情、服药情况、社会功能上大体有所了解,其结果在今后的病人康复过程中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众所周知,精神分裂症目前无法彻底根除,主要靠药物维持治疗,因此服药依从成了最关键的因素,服药的依从性受多方面地影响,有病人因素、家庭、社会因素、药物副作用耐受程度等,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病人的病情康复。在病人出院后应针对每一个病人制定一套康复计划,这也许有些困难,因为需要家庭、社会、精神卫生工作者等多方面配合,但对病人来说却是最好的选择。从本调查中看出文化层次越高,服药依从性相对较好,疾病复发例数也较少,这与病人和家庭在认识精神疾病的层面上有关,对医生所交代的病情及家庭康复计划重视不够,不及时来院复诊,把它和一般疾病等同起来,进而造成了反复发作的恶性循环,以至于信心缺失、自暴自弃,对病人不耐烦或是鄙弃,任其疾病的发展的思想。近几年来,大多数认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指导越显重要,对家属及病人的心理干预必不可少。只有家庭社会全面动员起来支持病人恢复自信心,消除病人敏感、自卑心理,才能使病人自觉的融入社会,本调查资料可能隶属欠少,有待于进一步扩大研究。

      【参考文献】

      [1] 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第2版.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3~202.

      [2] Murray CJL.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M]. Ist, Bost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U.S.A,1998,21~22.

    ↑上一篇:综合医院神经内科主诉头晕住院病人的鉴别诊断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钙、镁及心肌酶谱变化的临床意义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