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手术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09-08-03  浏览次数:708次

        作者:陈波,贾 萌,张承圣,田 涛,李传波    作者单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外科,重庆 401320

        【摘要】  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克氏针、钢丝等材料作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32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移位骨折均复位,胸廓塌陷基本纠正,劳动能力得到改善。

        【关键词】  肋骨骨折;内固定

        多发性肋骨骨折多数可保守治疗,但胸廓塌陷、骨折断端明显错位、骨折断端刺激引起长期胸壁疼痛者需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我院自1999年3月~2008年10月采用内固定法治疗多发肋骨骨折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28~62岁,平均43.3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坠落伤8例,砸伤2例,压伤2例,挤压伤1例。单侧肋骨骨折28例,双侧4例;骨折4~13根。所选病例均有开胸探查手术适应证,且有>2处骨折重叠移位,其中连枷胸18例。本组合并血气胸和肺挫伤32例;失血性休克11例;颅脑损伤4例;脾破裂4例;肝破裂1例;锁骨骨折5例,肩胛骨骨折3例,胸骨骨折1例,其他骨折6例。

        2  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麻下先行胸腔探查、异物清理、血管结扎、脏器修补术,然后显露肋骨断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材料和方法行肋骨固定。采用可吸收肋骨固定钉(刚子Grand fix)者需剥离较多骨膜,根据骨孔尺扩髓情况选择合适的钉径,先顺肋骨弧度插入一侧髓腔,将骨折端分离使固定钉插入另一端髓腔,两端加压使骨折对合满意,缝合剥离的骨膜,防止肋床血肿或积液;采用直径1mm克氏针者不需剥离骨膜,行逆行或顺行穿针作髓内固定,远端超过骨折线3~5cm,针尾埋于前侧,以利后期取出;钢丝固定易损破胸膜,仅用于剖胸探查患者,骨折两端分别钻两孔,作8字缝合拧紧;大块粉碎性骨块复位后用可吸收丝线缝合固定。所有患者均留置胸腔引流管。术后束胸带半月。

        3  结果  肋骨固定钉固定4例,克氏针固定20例,钢丝缝合8例。固定范围:第3~9肋骨,固定部位:2~5处。并发肺部感染5例。术后7~10天通过摄片和胸壁测量胸廓完全恢复正常者10例(29%),锁骨下区域和腋前线轻微塌陷者22例(71%)。随访6个月~1年,术后1个月骨折固定处折线模糊,术后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克氏针固定者于术后3~6个月拔针,钢丝未取出;25例(80.6%)术后3~6个月后恢复正常劳动能力。

        讨  论

        多发肋骨骨折严重错位者目前多主张早期行肋骨内固定术,以缓解因连枷胸、肺挫伤等导致的低氧血症,挽救患者的生命[1]。鉴于肋骨内固定材料的进步和微创手术入路的探索,作者总结多发性肋骨骨折内固定指征为:>3根肋骨骨折且有重叠移位;剖胸探查术中顺便进行肋骨固定;大块胸壁浮动或塌陷;因骨不连引起的胸壁中重度疼痛。青壮年体力劳动者或有美容需求者可适当放宽手术指征。但遵循损伤控制的原则[2],伴有严重肺挫伤低氧血症者并不能从急诊肋骨骨折手术中获益,肋骨手术计划宜放在后期进行。鉴于肋骨骨折特殊的生物力学原因,无重叠移位的肋骨骨折勿需内固定处理。

        手术切口小,肌肉损伤少应作为肋骨骨折手术入路的基本原则,术前应制定周密的手术计划。作者通过实践体会:根据影像学资料将骨折部位分为背段(后正中线至腋后线)、外侧段(腋前线至腋后线)和前段(前正中线至腋前线),根据不同的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术切口。背段骨折采用听三角切口,上方游离斜方肌与肩胛骨的附着点并切断部分菱形肌,下方游离背阔肌可显露第3~8肋骨背段和部分外侧段;外侧段骨折采用腋下横切口或直切口,游离背阔肌前缘,顺前锯肌纤维方向分开肌肉显露肋骨可显著减少肌肉的损伤;近胸骨旁的肋骨骨折采用骨折部位小切口直接显露。腋下切口最为常用,但需注意勿损伤胸长神经。

        目前国内采用的内固定材料主要有可吸收肋骨钉、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克氏针、钢丝等,其中可吸收肋骨钉和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最为常用。可吸收肋骨钉可用于各部位肋骨骨折的固定,且符合生理,强度足够,不需二次手术取出,但价格昂贵,手术中需剥离较多骨膜,多需丝线绑扎辅助,固定后需对骨膜进行修复,不适合粉碎性肋骨骨折。记忆合金环抱器剥离骨膜少,操作快捷,固定牢靠,大块粉碎性肋骨骨折也能采用,若二次手术取出创伤较大。克氏针和钢丝已逐渐被淘汰,但急诊情况下和对经济条件差者仍然可选择。

        术后束胸带半月有利于减轻骨折断端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镇痛有利于患者咳嗽、排痰,积极治疗肺挫伤是防止呼吸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应引起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1]费军,余洪俊,黄显凯,等.连枷胸手术内固定的选择和意义[J].创伤外科杂志,2003,5(4):310-311.

    [2]高劲谋.损伤控制外科的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6,22(5):324-326.

    ↑上一篇:髓核摘除术后椎体滑脱的原因探讨与防治
    ↓下一篇:内固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