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09-11-04  浏览次数:724次

    作者:钟坚 

    【关键词】  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髋部骨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过去多采用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近年来由于患者手术意识的提高及手术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使大多数患者多倾向于手术治疗,目前手术治疗方法较多。本院自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32~70岁,平均年龄62岁。骨折原因:摔伤11例,车祸伤2例。右侧6例,左侧7例。骨折按Evan’s分类[1] ,Ⅰ型4例,Ⅱ型3例,Ⅲ型4例,Ⅳ型2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入院后立即行骨或皮肤牵引制动、止痛。术前常规检查,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情况,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先治疗内科疾病。拍双髋关节正位片,根据X线片情况选择适宜长度的股骨近端钢板,备皮、视病情备红细胞。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1周内行手术治疗。

        1.2.2 手术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仰卧位,患侧臀部垫起。取股外侧大粗隆上2cm纵形切口,向下延长切开阔筋膜及股外侧肌,显露骨折处、股骨颈基底及大粗隆部。对移位大的骨折,特别是小粗隆区内侧和内后侧骨折块明显分离者需尽可能解剖对位,以恢复内侧和内后侧骨皮质的连续性结构。若骨折块较大可先用螺丝钉用拉力钉技术固定于主骨,使粗隆部骨折解剖对位。将准备好的解剖钢板放置于股骨上段外侧。先用2~3枚克氏针经钢板穿入股骨头颈内做近端的临时固定,确定颈干角及前倾角,骨折近端用2枚松质骨螺钉固定,骨折远折端先固定1枚皮质骨螺钉。透视确定骨折端对位正确,松质骨螺钉未穿出关节软骨(距软骨面1cm),去除临时固定克氏针,逐一钻孔攻丝,拧入适当松质骨及皮质骨螺钉,完成内固定。最后再次透视确定无误,放置负压引流,缝合切口。术后第2天可行CPM髋关节功能锻炼,4周后扶拐下地活动,定期复查X线片,骨折愈合后可负重行走。

        1.3 治疗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个月~2年,所有病人骨折均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死亡。2例严重粉碎骨折病人因骨质疏松,过早负重致轻度髋内翻,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疗效评定按照黄公怡等[2] 标准,本组优10例(76.9%),良1例(7.6%),差2例(15.3%)。

        2 讨论

        2.1 手术适应证: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髋部损伤,包括了从股骨颈的关节囊以外部份至小转子下方5cm的所有骨折,明确的转子间骨折如不行切开复位与内固定可导致髋内翻[3]。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但近年来由于交通事故及其他意外(如高处坠落伤)的损伤,使中青年病人也有所增加,此类病人多是粉碎骨折。手术早期内固定可使骨折获得良好的复位及牢固的内固定,病人能早期离床活动。特别对于老年患者可大大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心脑血管等并发症,从而减少死亡率和残废率。因此,笔者认为,只要患者内科条件允许,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对老年患者应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分析、评价,积极处理原有疾病,待全身情况允许后积极手术治疗。但骨质较疏松的病人慎用。

        2.2 手术方法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内固定方法很多,如角度钢板内固定、多枚斯氏针固定、加压滑动鹅头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不同固定均有其优缺点[4]。笔者认为,股骨近端钢板完全依据病人解剖外形制造,能使钢板紧贴股骨,也可按照骨折线长短选择钢板长度,其顶端3个松质骨螺钉与正常生理颈干角一致,有效地防止了髋内翻的倾向。由于松质骨螺钉对股骨粗隆间有加压作用,而3枚松质骨螺钉三位一体更加稳定颈干角,使钉板同时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不易松动,并可控制骨折近端的旋转。不象麦氏鹅头钉钉板间用螺帽连接易松动及钉板分离致术后髋内翻发生率比较高等缺点。Gamma钉及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粗隆间骨折,虽然内置物的强度高,但由于后内侧的骨折没有固定,在骨折未坚固愈合前负重加载时,易导致骨切割、髋内翻和内置物破坏。而本手术对于后内侧骨先进行固定加压,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达到坚强固定的目的,3枚松质骨螺钉固定使整个固定更加牢固。因此,笔者认为,这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特别适用于有大粗隆骨折的患者。

        2.3 并发症的预防: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人,由于体质差、全身器官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对此类病人应强调术前术后积极控制呼吸道、泌尿道系统感染,足量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预防水电解质紊乱。视内固定情况,术后可给予CPM并鼓励病人早期患肢活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定时翻身,清洁皮肤,防止褥疮发生。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了解骨折类型及手术,利于护理,避免护理人员因患者疼痛而减少翻动,对于出院病人应制定康复计划,定期复查,避免早期负重,减少髋内翻的发生。

    总之,笔者认为,股骨近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使患者早期离床活动,缩短疗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 陆裕补,蛋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677-684.

    [2] 黄公怡,王福友.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84,4:349.

    [3] S.Terry Canale主编.卢世壁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学[M].第9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132-2134.

    [4] 董天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3,2:73-75.

    ↑上一篇: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下颌骨多发性骨折56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