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DCS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09-12-21  浏览次数:711次

    作者:郑永红,刘金榜,樊明堂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骨科,河南 安阳 4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股骨DCS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 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部骨折217 例,手术治疗195 例中应用DCS固定64 例。结果 64 例中有58 例获得随访,全部骨性愈合,髋内翻1 例,骨折处过度嵌插、肢体短缩3 例。参照Sanders提出的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其中优38 例,良16 例,差4 例,优良率93.1%。结论 DCS是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其固定可靠,能有效预防该部骨折常见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股骨转子部;骨折;DCS;骨折内固定术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1],偶见于年轻人的直接暴力骨折。我院自2000年3月至2007年6月共收治股骨转子部骨折217 例,手术治疗195 例中应用DCS固定64 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4 例,男28 例,女36 例;年龄34~83 岁,平均67.8 岁。左侧42 例,右侧22 例。其中转子部骨折56 例,转子下骨折8 例。转子部骨折采用BoydGriffin分类[2],Ⅱ型23 例,Ⅲ型4 例,Ⅳ型29 例;转子下骨折采用SeinsheimeBergman分类[2],Ⅱ型1 例,Ⅲ型2 例,Ⅳ型3 例,Ⅴ型2 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 例,跌伤24 例,交通伤28 例。入院时间2 h~3 d。合并症:糖尿病16 例,慢性支气管炎4 例,肺气肿2 例,高血压21 例,溶血性贫血1 例,所有病例无重要器官衰竭征象。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入院后即行皮牵引,2~5 d内完善术前检查及准备工作。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或气管插管麻醉。先用手法和简易牵引器复位骨折,并行床旁摄片(2002年前)或C型臂透视,调整患肢在轻度外展(5°~10°)、内旋位(10°~20°)。取股外侧直切口,于大转子顶点上20 mm沿股骨干纵形切开,切口长度视固定长度而定。由股外侧肌间隔分离进入,显露转子部,整复骨折,调整颈干角,顺股骨颈前侧皮质插入1枚定位克氏针确定股骨颈前倾角。于大转子顶点下10~15 mm,前后皮质中点,与定位克氏针平行用DCS导向器打入DCS导引针,进针深度约65~75 mm。经X线确认导针位置适当后,测量鹅头钉的长度。用三联扩孔器沿导针扩孔,骨质疏松和骨质条件较差者不攻丝,装入合适的DCS鹅头钉后,安装长短合适的配套钢板,固定其他螺钉。内侧和后侧不剥离骨膜,减少对内侧皮质血运的破坏。小转子用骨钩间接复位,尽量用1枚拉力螺钉固定。切口常规放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术毕常规正位和蛙式位拍片或透视。

        1.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术后当天麻醉过后即开始踝关节屈伸锻炼,第2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利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同时检测凝血功能,必要时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骨质条件好者,2~3周后拄双拐不负重行走;骨质粉碎或骨质条件差者,7 d后开始CPM锻炼髋膝活动,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4~8周后拄双拐不负重行走,12~16周后X线示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由双拐到单拐以至弃拐行走。

        2  结    果

        本组64 例,手术时间(切皮到缝合完毕)65~140 min,出血量70~500 mL,平均230 mL。其中58 例获得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2个月。髋内翻1 例,骨折处过度嵌插、肢体短缩3 例。参照Sanders提出的创伤性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2],优55~60分(38 例),良45~54分(16 例),差35~44分(4 例),优良率93.1%。附1 例手术前后X线片见图1~2。

        3  讨    论

        股骨转子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骨折,年青人的转子部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所致,相对较少。随着我国人口正式进入老龄化阶段,转子部骨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是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关节活动不灵活,转子部受到内翻及向前成角的复合应力,造成转子部的骨折。转子部的血运丰富,极少出现骨折不愈合,治疗的关键和目的在于降低死亡率和减少髋内翻畸形。其死亡原因有肺炎、心衰、脑血管意外、肺栓塞、泌尿系感染等,导致死亡率较高。Evans[3]曾报道牵引治疗1395 例,死亡率为30.7%,为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手术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3.1  DCS治疗转子部骨折的适应证和优点  DCS作为随DHS所派生出的产品,是AO专为股骨髁上及髁间骨折所设计的,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4]。后来发现用于股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在转子部骨折影响DHS进针时使用,有DHS不可比拟的优点:a)DCS用于转子下骨折和转子部骨折BoydGriffin分类Ⅱ、Ⅲ、Ⅳ型,完全避免了DHS安装髋螺钉时对骨折端的干扰,该部分患者(骨折线刚好位于DHS进针点或转子粉碎时)不宜采用DHS固定,但用DCS治疗能获得与DHS相似的力学效果,其优点是DHS无法比拟的。b)DCS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特性和坚强性,螺钉的深螺纹设计与在手术技术中股骨矩拉力螺钉的应用,使其在骨折近端固定更稳定。c)转子部骨折的病人多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DCS螺钉的深螺纹设计就是为了克服骨质对内固定物握持力的不足,其螺钉水平走向减小了螺钉对股骨头颈骨质的切割。d)股骨转子部骨折内侧皮质多不完整,笔者认为应用普通解剖钢板固定,股骨颈内螺钉较细,把持力不够,且螺钉和钢板间无固定角度,易出现松动、切割,出现髋内翻畸形;DCS的主钉与钢板间的角度固定,螺钉较粗、螺纹较深,可以有效解决此问题,达到稳定骨折复位的目的;锁定钢板螺钉与钢板角度固定,可抗拔出和切割,但价格较贵,目前尚未普及。e)DCS不同于Gamma钉和PFN,其属于偏心固定,依靠外侧皮质的重建,主要起桥接和张力带作用[4];对于基层医院,没有牵引床,DCS比Gamma钉和PFN更具有易操作性,而且价格较低,病人更易接受。

        3.2  手术操作要点  a)手法复位后要用牵引器固定维持位置;b)术中要摄片或C型臂透视;c)导针的位置非常关键,进针点在大转子顶点下10~15 mm,用DCS导向器在外侧皮质前后中点打入;d)对年龄偏大、X线明显骨质疏松的患者,不攻丝而直接拧入螺钉,且要求一次成功,否则易松动及固定不确实;e)滑动加压是该固定的特点,但笔者认为术中不应过分加压,以免导致骨折嵌插、肢体短缩、外展力臂短缩影响外展肌力强度。

        3.3  禁忌证  术前评估和准备非常重要[5],下列疾病为手术禁忌证:a)心功能失代偿或半年内发生过心肌梗塞者;b)严重骨质疏松者;c)严重的肺功能不全,治疗无改善;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律失常的患者,只要无心力衰竭和急性心梗,术前有效的降压治疗,改善心肌供血和纠正心律失常,患者均可耐受手术。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尽快控制在8 mmol/L以下。有贫血和低蛋白血症者术前要纠正,可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性。

        3.4  术后康复  由于转子部骨折多为老年人,手术的目的就在于术后可以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但同时因老年人常存在骨质疏松,且DCS多用于固定不稳定性转子部骨折,术后锻炼应因人而异。术后当天麻醉过后即开始踝关节屈伸锻炼,第2天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以利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骨质条件好者,2~3周后拄双拐不负重行走;骨质粉碎或骨质条件差者,7 d后开始CPM锻炼髋膝活动,同时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4~8周后拄双拐不负重行走,12~16周后X线示骨折愈合后,逐渐负重,由双拐到单拐以至弃拐行走。

        DCS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力学特性、低廉的价格、通用性和普及性,使其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方面的疗效已得到学术界的认可[6],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但DCS固定创伤相对较大,对于转子部骨折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要作好正确的术前评估,以期得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黄公怡,文良元.转子部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10):603640.

    [2]刘云鹏,刘沂.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71.

    [3]Evans EM.The treatment of 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the femur[J].J Bone Joint Surg(Am),1949,31(2):190.

    [4]马巍,刘淼,杨康平,等.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部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机理探讨[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0,21(4):381382.

    [5]夏军,魏亦兵.手术治疗高龄髋部骨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10):591594.

    [6]叶韶晖,陈鸿辉,梁伟国,等.动力髋螺钉在股骨转子周围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3(10):964966.

    ↑上一篇:腰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的退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下一篇:动脉灌注髓芯减压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