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不稳定型锁骨骨折117例

    发表时间:2010-02-26  浏览次数:705次

    作者:陈广全    作者单位:(平塘县人民医院外科,贵州平塘558300)

    【关键词】  锁骨骨折;内固定;并发症;临床疗效

      锁骨骨折好发于青少年,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约占全身骨折的5.92%。常见的受伤机制是侧方摔倒,肩部着地,力传导至锁骨发生斜行骨折;也可因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肩传导至锁骨,发生斜形或横形骨折;直接暴力常由胸上方撞击锁骨致粉碎性骨折,但较少见。对于不稳定型锁骨骨折多数学者提倡手术治疗。2004~2009年我院分别采用克氏针髓腔内固定及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117例,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7例,男69例,女48例。年龄14~67岁,平均(35.25±4.62)岁。左侧锁骨骨折53例,右侧64例,均为闭合性。骨折类型:横断骨折42例,斜行31例,螺旋型17例,粉碎性27例。伤后手术时间2~5 d。随诊时间10~35个月,平均(13.8±2.4)个月。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颈丛麻醉,以骨折端为中心取锁骨前方切口。克氏针内固定57例,重建钢板60例。克氏针固定粉碎性及长斜行骨折时加用可吸收线、丝线或钢丝捆扎碎骨片及斜面。克氏针内因定术后患肢三角巾悬吊制动4~5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患肢三角巾制动5~9 d均行患肢功能段炼。本组有113例在本院取出内固定,术后平均12.4个月取出内固定,其中克氏针内固定组在局麻下取出。所有病例均无异物存留。

      1.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李晓峰[1]锁骨骨折疗效判断,以骨折愈合时间、对位对线状况、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而定。优:解剖复位,骨折6~8周临床愈合,局部及周围关节无疼痛,肩关节功能正常。良:基本解剖复位,骨折8~12周愈合,局部无疼痛,提重物和活动剧烈时周围关节酸痛不适,或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差:复位在50%以下或愈合时间大于12周,局部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

      2 结果

      2.1 不稳定型锁骨骨折治疗效果 见表1。克氏针内固定6例疗效差病例均为过早拆除三角巾外固定行功能锻炼,致骨折端移位。重建钢板内固定4例疗效差病例中,2例为术中多次来回折弯钢板,致强度下降术后钢板断裂;2例为术中断端两侧螺针数目不够(远近各2枚),应力和剪力作用导致螺针松动。表1 2种内固定手术方式治疗效果比较

      2.2 并发症 克氏针内固定组发生并发症7例,发生率12.3%,其中4例克氏针滑脱,2例克氏针弯曲,1例克氏针针尾部感染。重建钢板内固定组发生并发症4例,发生率6.7%,其中1例重建钢板断裂,3例靠近骨折线处的螺针松动。

      3 讨论

      对于无移位及移位少的锁骨骨折以手法整复“8”字绷带外固定,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对不稳定型锁骨骨折常以手术切开内固定。

      克氏针髓腔内固定是临床较早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方法。适用于横断骨折、斜行骨折及多数部位的骨折,但不适合粉碎性骨折。该方法优点是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手术安全,切口小,创伤小,术中不需过多剥离或较小范围剥离骨膜,有效地保护了骨折端的血运,有利于骨折愈合;可在局麻下取出内固定。缺点是不能有效的控制骨折的旋转活动[2],固定强度低,不宜早期行功能锻炼;且有克氏针松动、滑脱、折弯、断裂,骨折再移位、针尾部感染,甚至克氏针移位刺入肺内、骨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对粉碎性骨折有时需加用钢丝捆扎,有钢丝断裂取出困难致异物存留的可能。所以应用克氏针时应注意:(1)选择合适的病例,适用于横形、斜行骨折。如为粉碎性骨折尽量用可吸收线固定碎骨块,而不用丝线、钢丝固定。(2)合理选择克氏针大小。直径过细固定强度不够,易松脱弯曲;太粗不宜通过髓腔,易造成医源性损伤。一般选用直径2 mm克氏针能够抵抗骨折端的剪力和扭转力。(3)术中尽量少剥离骨膜,避免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以及影响骨折愈合,剥离断端致可暴露复位即可。(4)克氏针应过近侧断端3 cm以上[3],且穿透骨皮质少许,可降低克氏针松脱率。(5)克氏针针尾不宜过长,避免刺激皮肤引起疼痛,使患者不愿主动行功能煅炼造成肩关节活动障碍。(6)克氏针远端针尾应折弯90°并埋于皮下,可避免向近侧移位刺入肺内及克氏针针尾处感染。(7)适当延长三角巾固定时间,功能锻炼尽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重建钢板内固定适用于各型锁骨骨折,有诸多优点:可以在三维方向塑形,能紧贴锁骨骨面,起到张力带固定效应,可对抗应力和旋转力,使固定稳定性增加,克服了影响骨折愈合不利的因素,使骨折端有一个良好、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利于骨折愈合;可早期行肩关节功能锻炼,减少术后并发症。缺点是手术切口较长,创伤大,骨膜剥离过多增加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肺脏的风险性;手术操作过程相对较复杂,需二次手术取出钢板,费用高。在使用重建钢板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术中切口尽量小,尽量少剥离骨膜、可放置钢板即可,避免过多剥离影响骨折愈合及增加损伤锁骨下血管、神经、肺脏的风险。(2)避免过多的来回折弯钢板,导致强度下降,钢板断裂。(3)重建钢板的长度适宜,保持远近端各至少3孔或3孔以上螺钉固定,避免两侧端螺钉数目不够,锁骨的应力和剪力导致螺钉松动。(4)钢板两端螺钉尽量距骨折线等长。(5)钻孔时应掌握好钻头方向,动作要轻柔,锁骨下方以骨膜剥离器保护。(6)功能锻炼应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只要注意两种手术方法中存在的不足,细致操作,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术后在医生指导下,患者积极配合,合理、正确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克氏针内固定及重建钢板内固定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李晓峰,孙海钰.锁骨骨折162例临床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1996,2(4):203.

      [2] 黄球华.锁骨移位骨折骨髓内固定骨圆针滑脱的原因及预防[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1):29.

      [3] 冉照富,刘大凤.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比较[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3):323-324.

    ↑上一篇:钢丝环扎加改良张力带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
    ↓下一篇:透视下双头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8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