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从痰论治脑梗塞

    发表时间:2011-08-05  浏览次数:543次

      作者:张晓明 何吉桥 刘丽珍 罗媛媛 李锋  作者单位:解方军61068部队医院 西安 71010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关键词】 痰,脑梗塞,中医病机,祛痰法,综述

      脑梗塞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我国1992年至1995年监测社区约20万人脑卒中发病率为 183.7~220.6/10万人,其中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塞)占多数,约占总数的55%~80%[1]。本病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主要与痰有关。

      1 痰是脑梗塞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

      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证候分型中,血瘀证和痰证发生频率最高,分别为 67.5%和 52%,两证组合的发生频率同样以痰证 + 血瘀证最高,占43.1%。另外,以痰瘀证为主夹杂它证者亦占相当比例,提示痰证、瘀证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证候。因此,治痰在急性脑梗塞治疗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23]。在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由于痰湿导致的脑梗塞并非少见,此类病症仅仅采用平肝熄风、活血通络的方法往往难以奏效,必须化痰利湿为主治疗方可收功。“痰”乃形盛气衰,中州虚亏,无以推动运化,水湿内积,聚湿成痰;或肝阳偏亢,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内生痰浊。

      2 痰在脑梗塞病机中的关键地位

      痰证型脑梗塞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脾不健运;病之标为痰浊壅盛,瘀血阻络。痰与瘀是人体津血的病理产物,痰本于津,瘀本于血,津血在生理上同源,痰瘀在病理上相关,两者可以互相转化,相兼为病。痰湿停留于体 内既可以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又可流注经络,阻碍气血运行。痰癖交结,上蒙清窍,内闭经络,就会导致中风。现代医学认为,脑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脂质代谢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胆固醇从血浆中析出并沉于血管壁上是典型痰浊形成,可诱发血小板聚集,瘀血闭塞经脉而中风,说明痰瘀互结阻络是形成缺血性中风病的关键。

      3 祛痰法与祛痰药临床效应分析

      丹溪言“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痰一化,窍自开,络自通,风自灭”。祛痰法根据辨证分为痰瘀同治、益气化痰、 豁痰开窍、熄风化痰、涤痰通腑、化痰通络等。治疗上正如明•倪朱漠辑 《本草汇言》所说:“若风痰湿痰,急闭痰涎,非南星不能散”;常用化痰中药有胆南星、石菖蒲、陈皮、半夏,茯苓 、天竺黄 ,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远志、郁金等。洪士香[4]运用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99 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为88.89%。陈立典[5]在对120例脑梗塞(其中60例为痰证),运用益气除痰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表明益气除痰法不仅对痰证组患者疗显著,对非痰证组患者亦有较满意的疗效,在脑梗塞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叶人等[6]运用豁痰开窍法,治疗大片脑梗塞38例,治疗 2个疗程进行疗效统计,结果:显效 5例,有效29例,无效4 例,总有效率89.47% 。钟志明[7]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脑梗塞83例,结果:治疗组显效14 例, 有效 21例,无效 5例 ,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中显效9例, 有效20 例, 无效14 例, 有效率为67.4%。高剑虹[8]运用涤痰通腑汤,对西药治疗急性期脑梗塞临床观察的48例中辨证为痰热腑实证的26例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同时加用涤痰通腑汤,治疗2 周后观察,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 。P<0.05,说明涤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型急性期脑梗塞有很好的疗效。

      综上,痰证在脑梗塞病例中医辨证中占有较大比例,痰是脑梗塞中医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与脑梗塞中医病理机制密切相关,祛痰法和祛痰药治疗中医痰证型脑梗塞疗效显著。因此,在脑梗塞的中医防治和研究中应该重视对痰证防治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清朗,胡大一,王文志,等.心脑血管疾病防治[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00314.

      [2]梁伟雄.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症候多元分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4):293.

      [3]梁伟雄,黄培新,刘茂才,等.中风病急性期中医症候分布规律的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7,1(42):71.

      [4]洪士香.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 99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2000,17(4):15.

      [5]陈立典.益气除痰法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5,15(3):1.

      [6]叶人,单泽松.豁痰开窍法治疗大片脑梗塞的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2,26(2):39.

      [7]钟志明.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治疗急性期脑梗塞[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1(7):418.

      [8]高剑虹,曹锐,李京.涤痰通腑汤结合西药治疗急性期脑梗塞26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5,24 (4 ):225.

    ↑上一篇:神经干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7例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