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糖耐量减低对老年脑梗死预后影响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1-08-19  浏览次数:527次

      作者:窦志杰,李宇彤,张凤霞,卢云涛,高辉  作者单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关键词】 脑梗死,糖耐量减低,预后

      研究证实,糖尿病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且高血糖严重影响脑血管病患者的预后〔1,2〕。但有些老年脑梗死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而且空腹血糖正常,但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显示糖耐量减低(IGT)。本研究着重观察IGT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IGT老年脑梗死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住院老年脑梗死患者共120例,诊断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规定的诊断要点,并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梗死。入选标准:年龄>60岁;既往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病病史,并除外严重的肝肾疾病;发病在1 w内。根据血糖水平分为IGT组和血糖正常组。空腹血糖<6.0 mmol/L,OGTT 2 h血糖≥7.8 mmol/L但<11.1 mmol/L者为IGT组,共36例,男2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5±11)岁;空腹血糖(5.9±0.4)mmol/L,卒中评分轻9例,中21例,重6例。空腹血糖<6.0 mmol/L,OGTT 2 h 血糖<7.8 mmol/L为血糖正常组,共84例,男46例,女38例,平均年龄(64±12)岁;空腹血糖(5.3±0.5)mmol/L,卒中评分轻18例,中53例,重1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及卒中初始评分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钙离子拮抗剂、降纤、自由基清除剂、脑保护剂、改善循环等药物的综合治疗。IGF组患者予以糖尿病饮食,疗程3 w。患者入院和出院时应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3〕进行评分,轻型 0~15分,中型16~30分,重型31~45分。

      1.3 疗效判断标准

      卒中患者评分判断标准:基本治愈:功能缺失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89%,进步:功能缺失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失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失评分增加18% 以上。卒中缺失评分减少>90%为治愈,减少18%~89%为有效,评分减少不超过18%或评分增加或患者死亡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t检验,卒中评分采用χ2检验。

      1.5 结果

      IGF组治愈率(7例,19.4%)明显低于血糖正常组(37例,44.0%)(P<0.01),IGF组无效率(9例,25.0%)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4例,4.8%)(P<0.01),IGT组和血糖正常组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2 讨 论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降低其发病率、致死率、致残率的最有效措施是控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由于糖尿病是脑卒中的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所以目前对脑卒中患者常规检查空腹血糖以筛查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而OGTT并非常规检查项目,这恰恰忽略了空腹血糖正常而糖耐量减低的脑卒中患者,因这部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及治疗,可能会极大影响患者的预后。

      近年来研究表明,因受生活环境、社会应激和饮食结构改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处于临床糖尿病诊断前期可长达12年,有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未获得诊断,大部分患者是在出现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后才得到诊断和治疗〔4〕。

      本研究发现,无糖尿病病史的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后发现IGT,验证了虽然大血管病变及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但在糖调节异常阶段大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已显著增加〔5〕,一些学者也提出了糖调节异常是糖尿病的前期阶段的说法〔6〕。基于这些研究,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在卒中发生前即使无糖尿病,但发病后有血糖升高或IGT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7,8〕。本研究亦显示IGT的脑梗死患者明显较血糖正常组的脑梗死患者预后差。

      许多研究显示,相当数量的脑卒中患者存在糖代谢异常,糖尿病、IGT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及时发现血糖异常和IGT,并及早予以干预,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大有裨益。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对空腹血糖正常的患者在急性脑梗死的早期(1 w)内应慎用葡萄糖或含糖液体,如果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者,最好使用葡萄糖时加用相应剂量的胰岛素,以保证患者不至于因为血糖异常而加重脑损害,影响预后。同时建议在检测脑卒中患者空腹血糖时,最好配合OGTT,可早期、有效地确诊糖尿病和IGT这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以便及早干预。

      【参考文献】

      1 Kernan WN,Viscoli CM,Inzucchi SE,et al.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tolerance follow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ischemic stroke〔J〕. Arch Int Med,2005;165:22733.

      2 Bartnik M,Ryden L,Ferrari R,et al.The prevalence of abnormal glucose reg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cross Europethe Euro heart survey on diabetes and the heart〔J〕.Euro Heart J,2004;25:88090.

      3 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81.

      4 广东省糖尿病防治研究中心,广东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广东省住院病人糖尿病调查〔J〕.中华医学杂志,2006;86:8158.

      5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空腹血糖受损下限诊断切割点的建议〔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94750.

      6 Genuth S,A lberti KG,Bennett P,et al.Follow up report on the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 expert committee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J〕.Diabetes Care,2003;26:31607.

      7 毛春,彭华仙,戚静,等.糖尿病、糖耐量受损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影响的研究〔J〕.同济医科大学学报,2001;30:1712.

      8 陈豪,么冬爱.急性脑血管病类型、部位与血糖〔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5;21 (3):183.

    ↑上一篇: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年随访研究
    ↓下一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