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高原病毒性脑炎26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8-08  浏览次数:1204次

      作者:刘玉江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1医院, 西藏 山南 856000

      【关键词】 高原,病毒性脑炎,治疗

      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判断。此病急性起病,高热、头痛、呕吐,肌阵挛及癫痫发作,大多伴有意识障碍,重者迅速进入深昏迷。有的首发为精神错乱,表情呆滞,言语动作减少,反应迟钝或激动不安,言语不连贯,记忆、定向障碍,甚至有错觉、幻觉、妄想及怪异行为,亦可出现谵妄。是儿科临床比较常见的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病情轻重不等,轻者可自行缓解,危重者呈急进性过程,可导致死亡及后遗症。

      我院驻地海拔3650米,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病毒性脑炎患者在缺氧状态下会加重病情,影响治疗和预后。我院从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高原病毒性脑炎26 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6例,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6个月~12岁。发病3 天内入院17例,3 天~7 天入院6 例,大于7 天3例。

      1.2 临床表现 全部患儿均有发热,此外尚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呕吐、抽搐、意识改变及精神症状,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症状及锥体束症。惊厥8例,均为大发作。意识障碍3例,其中意识模糊1 例、嗜睡2 例。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者4 例,18 例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泻、恶心等,腹部检查无阳性体征。12 例出现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

      1.3 实验室检查 脑脊液检查26 例,压力增高22 例,脑脊液白细胞总数正常者5 例,增高21 例,增高者白细胞总数都在(20~500)×106/L 之间,分类以单核细胞为主者18 例,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者6 例,蛋白定量多在正常范围,2例轻度增高,糖、氯化物均在正常范围内。脑脊液常规涂片均未找到细菌,抗酸染色均未找到抗酸杆菌。均行脑脊液病毒抗体测定,其中柯萨奇病毒IgM 11例,流感病毒IgM 6例,EB 病毒IgM 2 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1例。脑电图检查24 例异常,表现为弥漫性异常改变,1 月后对临床痊愈的12 例复查,脑电图均明显好转。脑CT 检查22 例,1 例异常,表现为脑水肿明显,中线结构移位。

      2 治疗与转归

      2.1 治疗 (1)综合治疗为主:病室应安静,对病人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刺激。注意口腔及皮肤的清洁,防止发生褥疮。注意精神、意识、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及瞳孔的变化。给足够的营养及维生素。使室温控制在30℃以下,可采用室内放冰块、电风扇、空调等。(2)控制惊厥发作,处理颅内压增高和呼吸循环功能衰竭。(3)在未完全除外细菌感染前,应常规给予青霉素抗炎;疑似疱疹病毒脑炎时,应尽早给予阿昔洛韦或干扰素治疗;急性期患者可每日静脉注射地塞米松0.1~0.2mg/kg。(4)给予免疫调节、营养脑细胞及恢复期功能训练。

      2.2 结果 治愈、好转24 例,有后遗症2 例(包括继发性癫痫1例,肢体瘫痪1 例),无1例死亡。

      3 讨论

      病毒性脑炎在儿童各年龄段均可起病,其临床表现与年龄、病变部位、范围及程度、病毒致病力和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因素有关,病因有多种。

      对重型脑炎患者,护理时首先要注意面色和皮肤的变化。如果皮肤色泽正常,面色红润,提示毛细血管舒缩功能正常,周围阻力变化不大。如果面色由红润转为苍白或紫绀,皮肤由温暖干燥变为湿冷,指(趾)末端毛细血管充盈延长,均提示毛细血管痉挛或灌注不足,即将发生休克。

      本组病例柯萨奇病毒感染最多,其次为流感病毒,再次为EB 病毒,还有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热、惊厥、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是大多数病脑患儿的主要表现,其症状可单个或多个同时出现,因缺乏特异性,常易漏诊、误诊。脑脊液检查仍为首选,虽部分患儿脑脊液常规、生化正常,但压力增高说明已存在脑水肿、颅内高压。本组病例脑电图异常率为92.3%,与报道一致[1]。脑电图是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随临床病情减轻而好转,可作为病脑转归的客观依据之一。颅脑CT 检查定位准确,对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有帮助。脑脊液中特异性病毒IgM 检测已成为诊断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手段之一,已有报道用于诊断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2]、乙脑病毒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可为病脑流行病学提供依据,临床上应推广脑脊液病毒抗体的检测方法。病脑以综合治疗为主,重点在于控制高热及惊厥,减轻脑水肿,注射用丙种球蛋白能缩短意识障碍时间,对惊厥控制有显著疗效。本组有后遗症2例,继发性癫痫的患儿需用有效的抗癫痫药物正规治疗。肢体功能障碍应尽早给予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 刘湘云主编. 儿科学[M]. 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5.260.

      [2] 周晓敏,王新利,隋 丽等. 31 例散发性脑炎的病原学诊断及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6,11(4):225.

    ↑上一篇: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改变腹侧苍白球的神经活动
    ↓下一篇: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酵母研究模型的探索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