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臀肌挛缩症的治疗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06-13  浏览次数:506次

      作者:苏峰 张春林 孔繁增 李 伟 作者单位: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臀;肌肉;挛缩

      臀肌挛缩症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自1996年以来,我院对68例臀肌挛缩症的患儿进行了手术治疗。并进行了手术后长期随访,对其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研究,以求对臀肌挛缩症的治疗探索更合理的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8例,其中男性46例,女性22例;年龄 6~15 岁,平均10岁;双侧患者29例,单侧39例;集中发病,具有地区性的45例,散发病例23例。

      1.2 诊断标准[1,2] ①有臀部肌肉注射史。②注意区域性但不是绝对的。③步态异常,髋关节外展外旋,双膝稍屈,俗称“蛙步”。④检查,双膝不能并拢下蹲,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双侧时双下肢交叉实验阳性;屈髋时大转子处可触及弹响;侧卧时上位肢体呈悬空状。

      我们将臀肌挛缩症分成三度[3],轻度:双膝可并拢下蹲,但触及大转子部弹响;中度:下蹲时双膝间距10cm;重度:下蹲时双膝间距大于10cm。

      诊断确定后,均进行手术治疗。

      1.3 手术方法 病人取侧卧位,以大转子为中心沿臀大肌纤维方向5cm长切口,将患肢屈曲内收内旋,弧型沿大转子切断挛缩的肌肉,直至无阻力。切取挛缩的肌肉送病理检查。缝合皮下,皮内缝合皮肤。术后双下肢交叉位,24h后开始功能锻炼。

      1.4 标准[4] 优:双下肢并拢屈髋正常。良:双髋屈曲双膝间距小于10cm。差:双髋屈曲双膝间距大于10cm。

      2 结果

      52例患者得到了随访,最短2年,最长10年,平均6年,所有患者生长发育正常。

      本组病例优43例,占83%,良7例,占13%,差2例,占4%。

      步态,100%的患者“蛙步”消失。

      外旋肌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4级肌力45例,占87%,3级肌力6例,占12%,小于3级肌力1例,占1%。

      臀部疤痕,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的臀部疤痕,平行臀大肌纤维切口平均疤痕宽度小于5mm,垂直臀大肌纤维切口平均疤痕宽度大于10mm,最宽可达15mm。

      心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里障碍。

      病理改变:肌纤维萎缩,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肌间有脂肪组织浸润。

      3 讨论

      臀肌挛缩症的预防,首先应该明确病因,避免苯丙酸类的药物做肌肉注射,任何的肌肉注射后都应该做热敷促进药物的吸收。提倡使用多侧孔注射器针头,避免药物在组织中过于集中,对肌肉的影响。

      臀肌挛缩症是肌肉注射后晚期病理改变,我们认为一旦确诊,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因为(1)即便是轻度患者,弹响髋也会出现临床症状;(2)因为患者大多是儿童,异常的步态可引起发育异常;(3)异常的步态会引起患儿的心理障碍;(4)一旦发生臀肌挛缩组织学改变是不可逆的,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济于事。

      手术方法的选择,目前对臀肌挛缩症的手术方法可分做两类[5],一类为臀大肌止点切断,一类为臀大肌的起点切断下移。臀大肌的起点切断下移,手术创伤较大且臀大肌的起点切断后下移的程度未见有实验报告。解剖学发现,臀上、下动脉神经不允许臀大肌的大幅度下移。我们手术中发现臀大肌止点切断后回缩的范围大于5cm。因此我们不推荐使用臀大肌的起点切断下移术。臀大肌止点切断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该术式创伤小,方法简单,但是原手术切口垂直臀大肌纤维,恰恰与手术后锻炼的臀部皮肤呈张力状态,是造成手术后疤痕的主要原因。所以,我们改变了切口的方向,使手术后疤痕减小。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近几年,用内镜微创手术[6]取得了一定效果。

      手术后髋外旋肌力减退是值得重视的[7],虽然步态得到了改善,但是臀大肌肌力的不足,势必对患儿的某些动作带来影响,由此看来臀部的其他肌肉的代偿作用是有限的。

      心理影响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步态异常,二是手术后疤痕,手术后步态可得到改善,但手术后疤痕的形成,成为患儿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患儿自诉去厕所怕他人看见,所以今后仍需解决手术后疤痕问题,近年内窥镜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经过我们研究,探讨了臀肌挛缩症病因学的某些机制,有利于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

      【参考文献】

      1 黄耀添,李建文,雷伟,等.臀肌挛缩症的病因、类型及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2):106-108

      2 平国兴,黄建凯,丘德赞,等.重型臀肌挛缩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7):418-422

      3 贺西京,李浩鹏,王栋,等.臀肌挛缩症的分级与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2):96-99

      4 冯宗权,曾湘穗,林庆光,等.臀肌挛缩症并骨盆倾斜的病因分析及疗效观察[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11):649-651

      5 杨根兴.臀肌挛缩伴骨盆倾斜症10例报告[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5,2(1):24

      6 刘玉杰,王志刚,李众利,等.关节镜监视下射频气化治疗注射性臀肌挛缩症的初步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2003,23(3):150-152

      7 刘国辉,杜靖远,杨述华,等.臀肌挛缩症手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其预防[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1999,6(4):245-247

    ↑上一篇:骨肽注射液辅助治疗四肢骨折疗效评价
    ↓下一篇:甲基强的松龙对成骨细胞钙通道电流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