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电针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的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8-04  浏览次数:520次

      作者:邓兴华,王友良  作者单位: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 四川 西昌 615000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脑卒中急性期后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n=46)和对照组(n=42)。治疗组患者给予电针和早期康复训练综合治疗,对照组仅予内科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1月后,治疗组患者吞咽困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急性期后脑卒中患者进行电针配合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卒中,中风,吞咽困难,电针,康复训练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dysphagia after stroke.Methods 88 cases with dysphagia after acute stage of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2 groups: treatment group (n=46) and control group (n=42); combined treatment of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was given to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and routine treatment was given to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Results 1 month after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dysphagia of the 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much superior than that of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was significant (P<0.01).Conclusions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swallowing function of the patients,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raise the life quality.

      KEYWORDS strok apoplexy dysphagia electro-acupunctur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引起假性球麻痹时常见的并发症。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而出现营养障碍,亦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电解质失衡等,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等抑郁心理,致使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脑卒中整个治疗过程及康复[1]。本院近几年在常规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早期有吞咽困难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2006~2008年共88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7例;年龄42~79岁,平均56.4岁;病程<10天。对照组42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0例;年龄45~76岁,平均55.9岁;病程<10天。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电针及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所致吞咽障碍。具体的电针及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电针治疗:选穴:体针廉泉、人迎(双)、颈后夹背穴(双)、风池(双);头针取口舌吞咽区(双侧)。平补平泻法。得气后将廉泉、人迎接电针仪正极,余穴接负极。电针仪为G一6805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20min后出针。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2)康复训练:① 心理指导:介绍病情,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解除忧郁及抵抗心理,积极配合治疗;② 环境及体位选择:选择清净、舒适的环境,治疗及进食过程中避免打扰。体位:卧位时.从30~60度角,即身体与床面成30~60度角,颈部前屈,逐渐提高角度,直至90度坐位;③ 功能训练:颈部运动,呼吸训练,肩部体操,口舌体操,发声训练,空咽下训练;④ 促通技术:颈部、面部及口腔内舌、咽壁的冰块刺激及按摩;⑤ 直接训练:不同时期选择不同的食物及体位训练。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上方法每日1次,每次30min,10天为1疗程,共3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

      对照组治疗疗程为1月,分别在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当天,采用饮水试验标准进行评价:患者坐位,给予30 ml温水口服。Ⅰ级:一饮而进,无呛咳;Ⅱ级:两次以上喝完,无呛咳;Ⅲ级:一饮而进,有呛咳;Ⅳ级:两次以上喝完,有呛咳;Ⅴ级:呛咳多次发生,不能将水喝完。显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Ⅰ级,或治疗后提高3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Ⅱ级,或治疗后提高2~3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评定为Ⅲ级以上。

      2 结 果

      2.1 治疗组

      治疗前吞咽功能Ⅳ级32例,Ⅴ级14例,治疗结束后,显效2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疗前吞咽功能Ⅳ级30例,Ⅴ级12例,治疗结束后,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13例.

      2.2 两组疗效比较

      采用SPSS10.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比较(略)

      3 讨 论

      Martino等报道,有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发生肺炎的风险是无吞咽困难的3倍,且合并肺炎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d病死风险是不合并肺炎患者的3倍[2]。因此,要重视早期患者吞咽困难的诊断和康复训练,促进吞咽功能恢复,对减少误吸性肺炎发生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脑卒中后吞咽困难主要表现为随意性舌运动时间延迟以及与吞咽有关的肌肉运动协调性降低,在急性期后我们通常采取功能恢复训练的方法,我们在此基础上联合电针,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神经水肿,缓解神经受压,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障碍主要在口腔期和咽期,对影响吞咽功能的相关肌群进行早期指导训练可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加强舌和咀嚼肌的按摩和运动,提高吞咽肌力和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改善吞咽动作的协调性,对麻痹的肌神经有促通作用;同时可提高肌肉的控制能力,避免发生误吸,防止肺炎的发生。因此,早期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功能及进食训练是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的有效方法。

      电针治疗电刺激可兴奋咽喉部肌肉,防止失用性萎缩;通过刺激受损部位的脑神经,使其活性增加;反复刺激兴奋大脑的高级运动中枢,能帮助恢复和重建正常的反射弧,促进新的中枢至咽喉运动传导通路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强可塑性,持续刺激可使中枢突触增强或重建,实现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反复电刺激可使休眠状态的突触能被代偿使用。现代研究认为[3],针灸刺激能使体内产生红外辐射、微粒子流、电磁及多种“内源性药物因子”等物质,使人体线粒体的过氧化氢酶增加,以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电针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使肌体有效地清除自由基,提高机体免受过量活性氧攻击的能力,减轻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组织的代偿能力,增加脑代谢营养,促进神经递质传导功能恢复,修复损伤脑组织。

      我们在对照组中发现,仅给与患者内科的一般治疗,患者预后明显比在急性期后病情稳定的脑卒中患者立即进行干预的效果差,进行电针联合康复训练,患者吞咽困难得到了极好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贾海燕,肖爱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评估和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2,21(1):12~15.

      [2]Martino R,Foley N,Bhog S,et al.Dysphagia after stroke[J].Stroke,2005,36(12):2756~2763.

      [3]张维,刘志顺,孙书臣,等.针刺治疗中风慢性期中重度吞咽障碍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2,22(6):405~407.

    ↑上一篇:多系统萎缩患者TCR α链CDR3谱系的荧光定量PCR溶解
    ↓下一篇:利福平对鱼藤酮致分化PC12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