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0-11-16  浏览次数:534次

      作者:李震华,许峰,金伟,张中兴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与交锁髓内钉在治疗胫骨干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60例胫骨干骨折病例,分别采用外固定器(治疗组,n=30)和交锁髓内钉(对照组,n=30)治疗,针对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愈合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骨折愈合率为100%,对照组为93.33%。结论 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效果满意,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胫骨骨折;骨折固定术,外

      外固定器疗法是治疗骨折的优良方法,国内外研究及应用广泛。我院从2004年研制出一种设计新颖、具独创性、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的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至今已经用于治疗胫骨干骨折30例,并与使用交锁髓内钉病例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4年6月~2008年1月,选取胫骨干骨折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采用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组)和交锁髓内钉(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4~71岁,平均37.1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24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性骨折4例;合并腓骨骨折者26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5例;年龄12~73岁,平均36.4岁;开放性骨折9例,闭合性骨折21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2例;合并腓骨骨折者28例。治疗后随访最短4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11个月。

      1.2 固定器结构

      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主要由连接杆、球柱状关节、支脚、U形夹等组成,采用钢材与尼龙组合材料,重量约650g(见图1)。

      连接杆由2根钢棒组成,直径6~8mm,长约230mm,2个球柱状关节可以在连接杆上滑动。球柱状关节附着于连接杆之上,可作360°旋转及60°范围摆动,有利于骨折整复。支脚由3根长40mm、直径6mm钢棒组合而成,各呈120°角排列。U型夹可以在支脚上滑动,通过定针鞘把旋入骨干的骨圆针与外固定器连结起来。

      1.3 治疗方法

      距骨折上下端各3~4cm处选择穿针点,穿针处皮肤做小切口,使用电钻或者手摇钻,将直径3.5~4mm骨圆针直接或间接旋转入骨内,贯穿至穿透对侧骨皮质,每端3枚,共6枚。最后将骨圆针插入外固定器定针鞘内,旋紧螺母。在X线透视下徒手复位或者小切口直视下手法复位,视骨折情况可加以螺丝钉等简单内固定。当骨折复位满意后,旋紧球状关节上的螺栓,固定骨折。术后针眼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并保持干燥。术后第1天起做膝、踝关节及肌肉舒缩运动。一般术后1周左右可扶拐下地做不负重行走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见图2)。

      2 治疗效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见表1。骨折愈合率:治疗组除1例延迟愈合外,29例全部正常愈合,愈合率达100%;对照组2例不愈合,1例延迟愈合,愈合率为93.33%。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2.2 并发症

      治疗组主要为针眼浅表感染,共4例,换药后感染消失。2例开放性骨折局部皮肤坏死,通过换药、植皮伤口痊愈。固定钢针松动1例,术后骨折轻度移位1例,均未造成明显不良后果。对照组主要为骨不愈合,共2例,改其他方法治疗。局部感染,伤口裂开2例,换药治疗后痊愈;1例皮肤坏死,需皮瓣转移治疗。两组中发生延迟愈合的2例患者,在发现有骨愈合不良时,予骨折部位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延长固定时间,经治骨折最终愈合。所有病例无一例发生血管、神经或医原性肌腱损伤等并发症。

      3 讨论

      胫骨骨折部位以中下1/3较多见,由于营养血管损伤,软组织覆盖少,血运较差等特点,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1]。临床治疗中如果处理不当,还易出现骨、软组织感染、内固定物外露等较棘手的问题。外固定器治疗骨折能够充分发挥牵引、整复、加压、维持固定等多种功能。在十分严重的开放性骨折,其他方法均难以奏效时,骨外固定器则充分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为挽救肢体提供了重要的手段[2]。其中于仲嘉等[3]研制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它适用于骨折尤其无理想固定器械又不宜做内固定或伴有软组织损伤的复杂骨折,还用于关节融合、截骨后的固定,骨缺损、感染性骨折、骨不连等的治疗。

      我们研制的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属于单侧外固定器,其设计新颖,具独创性;操作简单,固定牢靠。由于球状关节可以在连接杆上滑动,故本支架可实现短力臂固定,增加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具有与内固定相类似的固定效果。三根针与外固定器支脚连接后,形成三角稳定结构,即使某根钢针穿入骨内有松动也不影响骨折固定的可靠性。手术时不需平行穿针,对穿针精度要求不高,不需先整复骨折再穿针固定,非常方便外固定器安装及骨折整复,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率。该外固定器属于弹性固定,球状关节结构使固定时接触面积更宽,调整方便,稳定可靠,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有助于骨折愈合。另外,用外固定器治疗骨折,不像交锁髓内钉固定时需要扩大骨髓腔,可避免破坏骨折周围血循环,非常有利于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中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骨愈合时间短,无一例骨不愈合,我们认为从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其科学的设计和良好的可操作性。

      在对多段、复杂骨折的治疗中,我们还可以在臂杆上增加一带U形夹的横杆,从而增加穿针数目,达到固定和增强骨块稳定性的作用,有利于该类骨折愈合。对近关节部骨折,只要在距关节面1~2cm以远,就可考虑穿粗螺纹针来固定骨折端,连接外固定器,达到治疗目的。相比之下,交锁髓内钉则不能用于近关节部骨折。不稳定性骨折在应用外固定器时可加用简单内固定物如螺丝钉、钢丝或克氏针,既便于骨折端的解剖复位,又可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防止骨折的再移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4]。与其他外固定器一样,它对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的处理、治疗均强于其他方法;可不需第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节约医疗费用;拆架简单,临床医生操作容易。通过以上方面分析,我们认为该外固定器的固定是切实可靠的,并且在治疗胫骨骨折时较交锁髓内钉有更广泛的适用性。

      总之,外固定器疗法是治疗胫骨干骨折可供选择的优良方法,它可为胫骨干复杂骨折提供长跨度固定系统,使骨折得到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我们在临床研究中证实,使用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的患者,手术损伤小,可早期下床活动;骨折固定中调整方便,可实施弹性固定,并发症少,非常有利于骨折愈合。我们认为,利用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骨干骨折骨愈合率高,疗效满意,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706.

      [2]王亦璁.近年骨折治疗观点的反思[J].中华创伤杂志,1998,14(1):1-3.

      [3]于仲嘉,刘光汉,张志占,等.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的临床应用(附2524例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4):211-214.

      [4]罗从风,于晓雯,蒋建新,等.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0):584-586.

    ↑上一篇:第一掌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3例
    ↓下一篇:踝关节骨折脱位内固定治疗79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