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非手术综合治疗

    发表时间:2010-12-13  浏览次数:490次

      作者:李斌 作者单位:401535 重庆,重庆市天府职工医院三矿卫生所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男性患者占大多数。重庆市天府职工医院三矿卫生所自2004年6月~2006年12月选择性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经过平均1年2个月随访,复发但症状轻微2例,无效需行手术治疗者仅1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患者中,男32例,女4例,男女比例8∶1,年龄35~83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8年。30例长期从事煤矿井下体力劳动,其中因腰背部受伤引起4例,慢性劳损及其他因素致本病6例,36例均有腰痛及一侧坐骨神经痛,左侧13例、右侧23例,腰痛放射至大腿外侧、小腿。间歇性跛行2例,足背麻木及感觉减退6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6例均有。36例均行X线摄片及CT扫描,其中有10例患者有不同程度退行性病变及骨质增生。CT扫描示L4~L5椎间盘26例,L5~S1椎间盘10例,为中央型和外侧型突出,均有神经受压现象。

      1.2 治疗方法 绝对在硬板床休息至少2周以上,缓解椎体对椎间盘的压迫。36例患者均行骨盆牵引,患者取仰卧位,牵引重量30~60 kg,以患者舒适为度,每次20~30 min,每日1~2次,牵引10~15天。在行牵引后对26例患者行推拿,用推、揉、按、等手法作用于腰、臀部软组织,使其充分放松,解除腰肌痉挛。36例患者均给予药物,20%甘露醇125 ml,每日2次,地塞米松针剂10 mg、山莨菪碱针剂10 mg、香丹注射液30 ml,对10例伴有退行性及骨质增生者加用骨肽针剂6~10 ml,同时静脉滴注,每日1次。且辅以抗炎、镇痛、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治疗10~15天,在症状明显缓解后,并行背伸肌锻炼,增强肌力。

      2 结果

      32例腰腿痛完全消失,3例仅有轻度腰痛,2例复发但症状轻微,再行该方法治疗,随访8个月无复发,随访时间最长2年,最短8个月,治愈率为97.2%,无效1例需行手术治疗。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从某种意义上讲属于部分自限性疾病,纤维环退变是椎间盘突出的基础,外伤、积累性劳损是引起该病的关键,椎间盘突出后主要产生压迫神经根的症状,导致周围组织及神经根炎性水肿,引起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放射痛。压迫可造成淤血、缺血,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使突出的髓核与周围组织及神经发生粘连,纤维组织增生,内压增高,因退变损伤受压的髓核内含乳酸氢离子、前列腺素E2和磷脂酸等物质,具有强烈的刺激和致痛作用,另外,神经根受压和刺激后其本身将产生慢性无菌性炎症损害,释放组胺、缓激肽、白介素-1以及白三烯等炎症介质,产生对周围组织刺激和致痛作用[1]。同时使受压神经发生持久性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机体为减轻疼痛,产生保护性肌痉挛,而痉挛又加重了髓核的压迫,加重神经根受压状态,形成一种恶性循环[2]。腰椎间盘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为前方突出、后方突出、侧方突出、四周突出、椎体内突出,但以后方突出多见。后方突出分为旁侧型和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型是指髓核纤维环裂隙向椎管突出,但后纵韧带未破裂,其炎症刺激是隔着后纵韧带间接地对神经根起作用,如能得到及时消炎、解痉、脱水及对症治疗,神经根本身炎症性反应就能很快消失。非手术综合治疗中,强调患者绝对卧硬板床休息2周以上,可使腰椎间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发生变化,还可缓解站立或行走时椎间盘内较高压力,从而减轻症状。同时间断行骨盆轴位牵引起到腰部固定和制动作用,以便于减轻或消除局部的充血、渗出、水肿等炎性反应,松弛腰背部肌肉,解除肌肉痉挛,恢复腰椎的正常列线,牵引可使椎间隙逐渐被牵开,间隙增大,椎管内压力减低,而有利于突出物的还纳,从而缓解或消除了对神经的压迫与刺激,减轻症状。对无禁忌证的患者,采用牵引后施予推拿手法的推、揉、、按等可以通过对局部神经末梢感受器的刺激,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同时还可解除腰肌痉挛,减轻椎间盘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腰椎间盘药物治疗:甘露醇注射液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脱水剂,而且还是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有利于清除因神经根缺血致氧自由基增多。地塞米松有很好的消炎作用,减少血管通透性和纤维增生、粘连、消肿作用。山莨菪碱有解除血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局部微循环作用。香丹具有活血作用,改善组织淤血、缺血症状。对腰椎间盘突出伴有退行性变、骨质增生使用骨肽注射液不仅能预防骨质疏松,而且还能促进骨细胞形成,改善因骨刺压迫神经引起腰腿疼痛,效果明显。同时辅以抗炎、镇痛、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治疗。在症状明显缓解后,患者针对性进行肌肉锻炼,增强肌力,可提高疗效,预防复发。

      【参考文献】

      1 韩瑞,都艺萍,吴毅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治疗.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99,2:18.

      2 高晖.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体会.福建医药杂志,2000,2:22.

    ↑上一篇: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法选择
    ↓下一篇: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骨髓炎、骨不连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