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中青年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0-12-16  浏览次数:468次

      作者:王顺新 作者单位:310022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医院

      关键词:中青年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本院自1989年开展腰椎间盘手术以来,已有500多例,其中手术时年龄在25~45岁近半数,均经长期随访,现将手术8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其长期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1989至1996年间行手术治疗的98例患者进行门诊复查随访,手术全部由作者完成。随访时间8~16年,平均10年。

      1.2 手术指征及方法

      本组患者主要经查体及影象学资料(椎管造影、CT及MRI)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经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或工作者,病程(3~6个月)至10年不等。手术均采用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本组无全椎板切除病例。其中6例近期复发,经保守治疗无效而行二次手术。术后7d~3周下地活动。

      1.3 随访内容

      (1)临床疗效标准:优:随访时完全恢复正常,无残余症状,可正常生活和工作;良:术后近期完全恢复,2~5年后在劳累或天气变化时偶有腰、腿痛或小腿、足部麻木,对生活、工作无影响;可:术后主要症状消失,但残留小腿麻木或疼痛或劳累及天气变化时出现腰痛,不能抬重物,对生活、工作有一定影响;差:术后症状无改善或术后主要症状改善,近期内腰、腿痛复发,或伴有下肢及会阴麻木等症状。(2)术后恢复情况:随诊中设立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及工作变化栏目。(3)患者自我评价: 随诊中请患者就下列问题作自我评价:手术主要解决了什么问题;对手术结果是否满意;当初是否应该选择手术治疗。(4)影象学改变:

      随诊者均摄X线片,观察术前、后及随诊时的椎间隙高度变化及局部稳定情况。由于缺少术前动态X线片资料,所以稳定性判断仅以侧位片(过伸、过屈位)上有无滑移为依据。

      2 结果

      98例随访者均来院摄片检查,有术前X线片对照者57例。其中开窗组65例,半椎板组33例。

      2.1 临床疗效

      见表1。结果表明,手术入路开窗组与半椎板组总优良率为85.71%,结果不满意的仅占1.02%。表1 临床疗效评价(略)

      2.2 术后工作情况

      本组患者大多为本单位职工,多数从事重体力劳动,因此,本组恢复原工作的仅50例,其余改换为较轻便工作(一般体力劳动),无1例丧失劳动能力。术后恢复工作时间开窗组平均4.2个月、半椎板组4.5个月。

      2.3 患者自我评价

      开窗组63例患者中,62例自觉腰、腿痛和麻木症状消失或减轻,46例恢复原工作(重体力劳动),其他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半椎板组30例患者,24例症状消失,6例症状改善,恢复原工作4例 (重体力劳动),14例改做较轻工作。两组患者自觉手术满意率为100%。

      2.4 影像学改变

      随访时摄X线片并有术前片可做对照的68例,结果表明术后椎体病变间隙的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丢失,但椎间隙的高度改变并未引起局部神经压迫症状。

      3 讨论

      本组随访资料只取25~45岁中青年患者,因为中青年患者大多在生产一线,劳动强度大。行开窗法或半椎板摘除髓核,除1例术后有腰椎不稳,疗效评定为差外,其余患者均较满意,总优良率95.92%。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远期疗效良好。 本组因选择均为中青年患者,对此类患者一般采用开窗法或半椎板法均能摘除髓核,故本组中没有全椎板法。据候树勋[1]介绍,全椎板法腰椎髓核摘除长期随访优良率为43.5%。因此,针对腰椎间盘突出不同的病理改变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本组长期随访优良率95.92%,高于候树勋[1]的80.2%和Davis[2]报告的随访8年的一组患者80%的优良率,可能与本组采用的均为中青年患者有关,同时也说明了中青年患者术后腰椎有更强的代偿和修复能力。虽然,手术间隙高度的丢失是所有随访患者共同的影像学表现,但从本组随访资料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影像学检查中的异常征象并无明确的对应关系,手术间隙高度的丢失不一定导致腰、腿痛,也不一定造成脊柱局部的不稳。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特别是传统的经典手术开展至今已近70年[3],从文献资料[1,4,5]报道,远期疗效是令人满意的,尤其是中青年患者,本组资料亦印征了这点。当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甚多,有微创腰椎间盘摘除手术、髓核化学溶解疗法、腰椎融合和椎间盘假体置换术等,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均取得了一定的或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上述技术开展的时间不长,须有长期的随访观察才能得出更为客观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候树勋,李明全,白巍,等.腰椎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3,9:513~516.

      2 Davis RA. A long-term outcom analysis of 984 aurgically treated herniated lumbar discs. J Neurosurg,1994,80:415~421.

      3 胡有谷.正确对待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疗效的评价.中华骨科杂志,2003,9:516~517.

      4 包尚恕,高富贵,俞克让,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远期疗效观察. 中华骨科杂志,1989,9:82~84.

      5 刘学勇,王欢,王海义.前、后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远期疗效对比分析. 中华骨科杂志,1997,17:311~314.

    ↑上一篇: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术中瞄准失败对策研究
    ↓下一篇:尺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法选择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