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89Sr治疗骨转移疼痛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11-03-07  浏览次数:469次

      作者:李美云  作者单位:053000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 肿瘤转移;骨;89Sr;治疗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的癌细胞常随着血液循环扩散而发生骨转移,目前,骨转移疼痛的治疗是癌症姑息治疗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临床上有很多方法可以用来缓解骨转移引起的疼痛,其中放射性核素治疗已经被证实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因此放射性核素治疗能减轻疼痛,且对转移灶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转移灶缩小,消失),提高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本文对具有高亲肿瘤性和亲骨性的89Sr(思通宁)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疼痛的药物,治疗骨转移癌疼痛的患者35例的临床观察,作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应用89Sr治疗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29~76岁;前列腺13例,乳腺癌10例,肺癌10例,胃癌 2 例;所有病例均为恶性肿瘤引起单发或多发的骨转移,原发灶全部经过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证实,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并经过影像学和临床排除非转移瘤性疼痛。

      1.2 治疗方法

      所用放射性药物89Sr由中国原子能研究院提供,t1/2为50.5 d。静脉注射,一次治疗或多次治疗,治疗间隔一般在3~6个月以上。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止痛效果和治疗效果

      1.4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止痛效果

      我院通过对35例骨转移疼痛的疗效观察,发现89Sr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总有效率为94.3%,有41.5%的患者达到了完全缓解。骨痛消失或减轻一般在注射后2~14 d,疗效维持3~6个月,平均(5.5±3.6)个月。11例治疗后2~7 d骨痛加重,1周后开始出现疼痛明显减轻。至治疗后6个月,33例疼痛程度减轻,缓解率为94.3%(33/35)。治疗前患者中100%(35/35)疼痛为多发,30例持续疼痛;治疗后6个月内28例疼痛发作次数减少,减少率75.4%(28/30),其中15例疼痛不再发作,仅2例仍持续疼痛。治疗前患者疼痛评分为1~16,平均(7.2±3.7);治疗后评分为0~6,平均(5.4±3.3)。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明显降低(t=2.927,P<0.01)。

      2.2 治疗效果

      治疗后3~6个月行全身骨显像和(或)X线检查,病灶消退7例,病灶缩小或变浅15例,总有效率为72.8%(22/35);病灶无变化6例。疗效显著的病例中,全身骨显像可见骨骼病灶数目减少,体积变小,对99TcmMDP的摄取程度也明显减弱。

      3 讨论

      很多恶性肿瘤患者在病程发展过程中都会出现骨转移,同时伴有进行性骨疼痛,其中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等发生骨转移的比例较高。目前临床上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放疗,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化疗药,罂粟碱类,受体拮抗剂和碳磷酸盐化合物)外科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核素治疗。局部放疗的作用只限于局部病灶,接近80%的患者能够达到4周的疼痛缓解期,30%~60%能够达到完全缓解[1]。当肿瘤骨转移范围较大病灶较多时,就需要扩大照射视野,由于对造血系统,肺脏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限制了放疗的应用。化疗药物对于骨转移尤其是多发性骨转移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并且严重的不良反应同样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外科手术治疗在患者出现多发性骨转移后也很难发挥好作用,且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也无法采用。与化疗和放疗相比,放射性药物治疗骨转移疼痛的最大优点是不良反应小,安全简便,靶向聚积,无创,疗效可靠作用持久,剂量低效价比高等。临床上常用的核素有89Sr,153Sm,186Re,188Re等。

      骨转移所致难治性骨疼痛是肿瘤患者的处理中的难题,其治疗通常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使用镇痛剂、外放射治疗、激素治疗、化疗以及外科手术。核素治疗是缓解多发骨转移引起的疼痛的有效方法,其中89Sr由于t1/2长达50.5 d,疗效持续时间10~25周,明显长于153SmEDTMP(3~8周)。而且89Sr为一种纯β射线型的放射性核素,锶在元素周期表中与钙在同一族,其代谢与钙相似,主要集中在骨骼系统而身体其他部位的量少。89Sr进入体内后10%通过肾脏排泄,其余经胆管排泄,静脉注射后48 h尿中排泄量少于10%。其能量最大为1.46 MeV,静脉注射后很快自血液中消失而聚集在成骨细胞组织中,其转移灶的浓集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对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相当好的镇痛效果。注射90 d在骨转移灶内滞留量仍可达20%~88%[2]因而可持久的维持药效,所以89Sr治疗可获得比其他核素治疗更好的疗效。

      对于第1次89Sr治疗有效的患者,如需再次治疗间隔应>3个月。89Sr治疗还能使骨转移灶缩小或消失。以缓解患者的生命,其β射线能杀死肿瘤细胞,因而除镇痛外还起到治疗作用。

      89Sr治疗骨转移,不仅疗效确切,综合治疗费用低,而且由于89Sr是纯β射线发射体,辐射剂量小,作用持久,对周围的亲友及医护人员不会造成辐射损伤,无需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便于在家庭及病房治疗。

      【参考文献】

      1 Mcewan AJ.Use of rad ionuclides for the palliation of bone metastases.Sem in Radiat Oncol,2000,10:10314.

      2 马寄晓,刘秀杰,主编.实用临床核医学.第1版.北京:原子能出版社,2002.508.

    ↑上一篇: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治疗
    ↓下一篇: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