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15  浏览次数:522次

      作者:李宝杰,于明光,赵涛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山东电力中心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19.6(18~30)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结果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差异有显着性(P<0.01)。结论 射频靶点热凝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射频热凝靶点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最常见原因,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占1.9 %~7.6%,女性占2.2%~5.0%。目前治疗该疾病的方法很多,有一般保守治疗、微创介入和手术治疗等[1]。其中微创介入治疗具有损伤小、安全等特点,故越来越多地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本院从2008年开始采用射频热凝靶点治疗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年龄19.6(18~30)岁;平均病程3(2~11)个月;有明显训练伤史22例,提重物致腰部扭伤3例,1例无明显诱因;L4、5间隙突出14例,L5、S1间隙9例,L4、5和L5、S1间隙同时突出3例;腰痛18例,下肢痛25例,臀部痛3例,小腿外侧麻木12例,感觉异常3例;查体:跛行6例,腰椎侧弯畸形6例,弯腰受限9例,下肢活动障碍19例,腰腿压痛24例,直腿抬高<70°共23例,痛觉减退13例,痛觉过敏1例,肌力轻度减低6例。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过屈过伸位X线摄片、腰椎CT及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结合临床表现排除腰椎失稳、腰椎管狭窄症。经6~8周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

      2 手术器械及方法

      2.1 器械

      leksell,LNG30-I型神经射频仪(瑞典医科达公司)及配套穿刺针和应用的电极进行穿刺及治疗。

      2.2 方法

      患者俯卧于CT 检查床上,下腹部垫薄枕,根据术前所拟定的靶点,在CT定位下确定穿刺点,并标记。常规消毒铺巾,根据穿刺的深度选用不同型号的穿刺针,从标记点刺入靶点,并经CT定位扫描证实无误后,拔出针芯,插入相同型号的电极针,连接并打开射频控温热凝器,显示抗阻150~250Ω之间。先测试感觉神经,采用高频率低电压,脉冲频率调为50Hz,脉冲电压调为1.5V,给予生理刺激,患者肢体无剧烈疼痛,可证明毁损区内无感觉神经存在。再测试运动神经,采用低频率高电压,频率调为2Hz,电压调为2V,给予生理刺激,患者无局部肌肉跳动现象,可证明毁损区内无运动神经存在。然后开始热凝治疗,依次从60℃、70℃、80℃各60s,90℃ 180s后拔出穿刺针,选择下一个靶点,依上程序进行治疗,热凝治疗过程中,如能复制出患者原疼痛的范围及症状为治疗的金标准。

      术后应用抗炎及神经脱水剂静脉点滴3天。术后1~3天,卧硬板床,绝对卧床。3天~1个月,注意避免长时间行走或坐立,不可背负或搬动重物。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患者手术前后腰痛及下肢痛的程度;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定患者手术前后的躯体功能、行走能力等生活质量。

      3.2 统计学处理

      VAS和ODI评定分值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α值取0.05。

      3.3 结果

      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40min。无术后感染、神经根损伤、血肿等并发症等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个月(6~14个月)。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周接受VAS及ODI评定。结果显示患者手术前后的VAS及ODI分值改变差异有显着性(P<0.01);术后1周和术后3周的VAS及ODI分值差异无显着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后自评分结果比较 . 患者术后1周与3周自评分结果比较

      4 讨论

      4.1 治疗原理

      (1)射频热凝治疗机可持续发出高频率射频电流,使穿刺针工作端周围的水分子产生高频振荡而摩擦生热,从而使突出的髓核和纤维环变性,凝固、收缩、减少体积,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2)热凝治疗能毁损进入破裂纤维环内的窦椎神经和伤害性感受器;(3)热凝治疗可灭活炎痛因子和致痛因子;(4)温热效应可促进血液循环,使神经根及椎管内的炎症反应消退;(5)热凝作用可修复破裂的纤维环,阻断了髓核液中致炎物质糖蛋白和β蛋白的释放。

      4.2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射频热凝术最大的优势是穿刺几乎没有死角,只要椎板没有先天变异或小关节严重增生,一般均可以穿刺到椎间盘突出物的靶点,所以一般的椎间盘膨出、椎间盘突出均是适应证。特别是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更有其独特的优势。对于中央型突出或突出物较大,突出椎间盘基底宽阔的可选择2个以上的靶点。对于巨大型和脱垂型的椎间盘突出可叠加臭氧或胶原酶等方法。对于突出物较硬,CT值较高的病例,可叠加射频等离子治疗,极个别患者可进行二次治疗。对于游离型的或钙化型的也可选择治疗[2]。但对于有严重的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或严重足下垂者列为禁忌证。

      4.3 注意事项

      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穿刺针进入椎管前,再进一步审定穿刺的角度及位点准确后再行刺入。(2)运动和感觉神经测试值是常规数;在临床中要根据椎间盘的病理改变及神经根受压程度灵活掌握。(3)治疗操作中要时刻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调整穿刺针的角度和深浅。(4)穿刺针注意勿刺入到软骨板,否则易造成软骨板损伤,术后疼痛。(5)有椎管外软组织病症者应同时治疗,疗效才会进一步提高[3]。

      【参考文献】

      1 侯会文,张绍杰,雷志礼.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武警医学,2008,11(19):1033-1035.

      2 廖东平,于金龙,魏涛,等. 射频热凝靶点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靶点入路选择. 颈腰痛杂志,2009,30(3):251-253.

      3 李智海,林坚.射频热凝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566例探讨. 颈腰痛杂志,2010,31(1):76-77.

    ↑上一篇: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10例的手术配合体会
    ↓下一篇:影响髋臼周围截骨术结果的术前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