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针刺配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505次

      作者:孟繁烨  作者单位: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 成都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结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选择70例VD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对照研究,前者采用针刺加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后者采用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MMSE、HDS、ADL量表评价。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加养血清脑颗粒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效。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针刺,养血清脑颗粒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各种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临床综合征,我国VD所占比例较高,患病率仅次Alzheimer病,其发病率已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中风发病的轻型化和多样化不断上升,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和生存质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VD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存在多种学说,中医学对VD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我们用针刺加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取得一定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 选择70例V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52~76岁,平均(64.1±7.6)岁,病程1个月~6年,平均1.2年,脑出血8例,脑梗死27例;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51~74岁,平均(62.8±5.8)年,病程3个月~5.2年,平均1.70年,脑出血10例,脑梗死25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采用全国第4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脑血管性痴呆标准:(1)采用修订的Folstein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和修订长谷川智力量表(HDS)。根据受教育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评分界限,MMSE标准分为大学<23分,高中<22分,初中<21分,小学<20分,文盲<19分:23~20分为轻度认识障碍,19~11分为中度认识障碍,<10分为重度认识障碍。HDS标准为中学或以上文化组<24分,小学组<20分,文盲组<16分。符合两个量表中之一者,才选为观察对象。(2)必须同时有患脑血管病的足够证据(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的证据)。(3)两者必须相互关联。

      1.3 排除标准 其他原因所致痴呆,脑血管病急性期及生命体征不稳定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实验药品及治疗器械: 针灸针具:华佗牌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养血清脑颗粒:4 g/袋,(天士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尼莫地平片:30 mg/片(山西亚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4.2 方法:治疗组选取人中,两侧内关、三阴交、四神聪、极泉、大椎、四白、丰隆,上星透百会。针刺方法:人中穴用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风池、百会、三阴交、四白、四神聪用小幅度高频率(<90°,120转/min)捻转补法;内关、极泉、丰隆行提插捻转复式泻法,取大椎穴,针尖沿大椎穴下间隙向前上方缓慢刺入,当患者有触电感或沉重感立即将针提出天柱穴(双)进针后施提插捻转手法,使针感直达巅顶,每穴均施术1min,每周日停针。并口服血清脑颗粒4g tid,连续治疗1个月,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选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30mg tid,如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选用常规西药治疗。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以修订的MMSE、HDS、ADL评价。疗效评定标准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指南》[1]中痴呆的疗效标准评定。临床基本控制: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神志清楚,定向健全,回答切题,反应灵敏,生活自理,能进行一般性社会活动;显效:主要症状大部分恢复正常,定向基本健全,回答基本切题,反应一般,生活可以自理;有效:主要症状有所减轻或部分恢复正常,回答基本切题,生活基本自理,但反应仍迟钝,智力和人格仍有部分障碍;无效:主要症状无改变或病情加重。

      1.6 统计学处理 检测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P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祖国医学对痴呆的论述散见于“呆证”、“善忘”、“痴呆”、“郁证”、“癫狂”等证中。《内经》有“心主神明”,“头为精明之府”的论述,清代王清任指出:“脑为元神之府,灵机记性在脑不在心”和“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杂病源流犀烛中风篇》指出:“有中风后易忘”。元神乃神之根本,脑为元神之府,神机之源,一身之主。神机,记忆皆生于脑。年老体衰肾精日亏,加之中风后痰淤内阻,脑髓失养而消减,脑髓空虚则心无所养;精明失聪,身无所依而使理智活动、记忆减退,而出现迷惑愚钝动作笨拙、反应迟钝、记忆匮乏。本病病位在头,病性属虚实夹杂,以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为本、痰瘀为标。针对病机,笔者选用醒脑开窍,通督益智,活血化瘀方法。选取内关、人中、风池、百会、四神聪等穴针刺。内关穴为心包经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有维系联络全身阴经的作用,人中为督脉穴,通于任脉,人身之督任二脉,一阴一阳,犹如天地。故可以通调天地阴阳之经会,督脉入络脉。其分支与心相连系。故针刺人中穴可醒脑开窍,调理阴阳。风池穴为手足少阴阳维之会;并在后项“通于督脉”。故针刺风池可疏通经络,补益脑髓。百会穴为督脉穴,手足少阳,督脉,足厥阴经俱会于此。故针刺百会可使脏腑气血相互协调,升降功能恢复正常[2]。针刺丰隆以祛痰开窍。诸穴合用故能开窍启闭、生髓醒脑、祛痰通络、通督益智。养血清脑颗粒的成分为当归、川芎、白芍、细辛等,能活血化瘀,通脉活络。药理研究表明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使血流速度增快从而改善血循环[3]。有研究提示,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异常,脑血流量减少是脑血管性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4]。脑组织的缺血程度与神经细胞损害程度有关,活血化瘀治疗能够明显改善VD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增加脑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轻神经细胞的损伤,促进神经组织的修复。同时活血化瘀治疗能够增加动脉血氧分压,给脑组织更多的氧,改善脑循环的流速促进脑内DNA,RNA的生物合成,提高神经元的存活率,维持神经元的完整性,加快神经细胞的恢复[5]。另有研究表明养血清脑颗粒(丸)可调整脑血管中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水平,改善血管功能,显著增加患者的脑血流量[6]改善实验大鼠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提高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加脑血管再生能力。

      血管性痴呆目前有效的西医治疗方法不多,一些欧美国家神经学会推荐使用尼莫地平[7]。通过既往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针刺结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8]。本次临床观察我们用纯中医治疗以针刺结合养血清脑颗粒仍取得良好效果,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优势,但长期治疗的依从性尚需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下集)[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206209.

      [2] 郭会敏,苏莉,张素娥,等.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高压氧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 2(1):112113.

      [3] 罗盛,王新德,匡培根,等,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5):291294.

      [4] 刘威,王润清. 血管性痴呆60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5):114.

      [5] 丁 波.血管性痴呆的中医临床研究进展[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 20 (21): 2021.

      [6] 钱迅. 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 1(5):4142.

      [7] Leonardo Pantoni,Teodoro del Ser,Andrea G. Efficacy and safety of nimodipine in subcortical vascular dementia.A randomize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J]. Stroke,2005,36:619624.

      [8] 孟繁烨. 针刺配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观察[J]. 疑难病杂志,2008,3(3):170171.

    ↑上一篇:早期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疗效观察
    ↓下一篇:急性脑梗死出血性转化危险因素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