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人工关节置换术35例的疗效分析及并发症的预防

    发表时间:2012-03-16  浏览次数:513次

      作者:张永江,杜鹏  作者单位:蒲城县医院,陕西 蒲城 715500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并发症的预防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以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常见治疗方法,其临床常用的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全髋关节置换术,我院骨科自1996年至2006年间共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3例,全髋置换术12例。其手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5例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48岁,平均年龄为60.5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2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12例,本组病例中新鲜股骨颈骨折2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14例,其中2例含有同侧髌骨粉碎性骨折,1例含有骨盆骨折。

      1.2 手术入路选择

      常用手术入路有三种:前外侧(Smith-Peterson)入路,后侧(Moore)入路和后外侧(Gihson)入路。前两者易引起前、后脱位,本组大部分患者采用前外侧入路(Smith-Peterson)入路,此入路具有易于髋腔扩大、假体柄插入、髋周围组织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应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首选入路方式。

      1.3 手术方法及技巧

      术前对有重叠移位的新鲜骨折行胫骨结节牵引,陈旧性骨折行股骨髁上大重量牵引,术前三天应用足量抗生素。手术入路多采用改良Smith-Peteson切口。(1)股骨距的处理:显露小转子,认准股骨距位置和长度,用锐凿或摆锯及线锯由股骨距向外上作大转子截骨,以免股骨距劈裂,一旦股骨距有劈裂、缺损,则可用骨水泥、骨块修补或用钢丝加固定;截骨面应平整;且保持与股骨纵轴成45°截骨角度,以免假体上浮不稳定而影响假体与骨质的生物学固定。(2)髓腔扩大的处理:应保持正确的前倾角5°~15°。扩髓应适中,切勿偏内或偏外,使假体正确依托在股骨距上,扩髓时应从小到大使用髓腔扩大器,循序渐进不能心急,更不能用暴力,以免造成转子间或股骨干劈裂骨折。(3)全髋关节置换时应注意髋臼安装要点:应保持(15±10)度前倾角,(40±10)度前倾角,术中应彻底刮除髋臼面的软骨,使臼面粗糙,适当加深髋臼,切除关节增生的骨质,术毕应常规放置引流管24 h~72 h拔管,患肢外展中立位穿“丁”字鞋三周,期间鼓励患者行股四头肌锻炼,三周后扶拐下地练习行走。

      1.4 并发症的预防

      (1)手术前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合理进行功能训练,防止肌肉萎缩,这样可以保证手术后有足够的肌肉张力,降低脱位发生率。(2)改进手术方法,尽量减少外旋肌群的损伤,即使已切断要用粗丝线缝合修复以增强人工髋关节的后稳定性,减少脱位发生率。(3)加强手术宣教,增强患者对人工关节的认识,加强医护结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对于预防髋关节脱位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4)切实要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术后要有步骤的适量活动及功能锻炼,特别是高龄患者必要时口服药物如骨疏康等对症治疗。

      2 结果

      所有创口均一期愈合,没有出现假体术后松动的病例,该手术较其它手术需要更严格的无菌操作,既使如此,也不能保证创口的绝对不感染,而感染将造成手术失败的严重后果。所以我们主张术前、术中、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术后用抗生素至伤口拆线。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最终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行走功能,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成功的术式,疗效安全可靠,只要术后不出现并发症,都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 讨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较高,达20%~30%。如何提高股骨颈骨折的愈合率和降低股骨头坏死率,降低并发症,对老年患者在社会、家庭、个人均具有重要意义。在目前尚不能有较好的方法解决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情况下,对老年人完全移位的股骨颈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优点在于术后疼痛发生率少而且程度较轻,手术后功能佳,尤其适合术后活动较多的老年病人,不会出现髋臼软骨磨损及股骨头中心脱位,使用寿命长,术后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等。但相对来说,手术创伤较大、费用高、对手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现在手术技术的日益完善、手术速度大大提高的条件下,选择全髋关节置换对合适年龄段、预期生存期较长的老年人可能是更好的方法。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的近期疗效虽然尚满意,长期使用后病人的髋部疼痛发生率明显增加或原有的疼痛程度加重。术后随访时全髋置换组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对部分移位明显的股骨颈骨折,外伤前身体状况良好、相对年轻、活动多,估计使用时间较长的老年病人应采用全髋关节置换。

      【参考文献】

      [1]王建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防治策略[J].中华骨科杂志2000.4:214.

      [2]张铁良.实用骨科手术技巧[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14.

      [3]李佛保. 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1999,19:152.

     

    ↑上一篇:人正常和退变腰椎间盘中TIMP1的表达及其意义
    ↓下一篇:手法治疗桡骨远端屈曲型骨折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