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2-06-05  浏览次数:511次

      作者:王伟,王根学,魏国强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大连辽渔医院骨科

      【摘要】目的探索胸腰椎骨折的治疗方法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45例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临床疗效分析,评估其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 通过临床及随访3个月~3年观察,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手术治疗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胸腰椎骨折早期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有利于增强脊柱稳定性,有效避免晚期并发症,可获满意疗效。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植骨

      自2006年1月—2010年11月,本院共收治胸腰椎骨折患者45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例均为本院骨科住院病人,男39例,女6例;年龄22~68岁,平均4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坠落伤15例,砸伤7例。损伤椎体 ,T11 6 例,T12 21例,L1 15例,L2 3例,合并跟骨骨折3例。术前常规X线拍片及CT检查。本组45例属于不稳定骨折,行手术治疗,合并不全截瘫1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34例椎管较完整,11例存在不同程度骨块后移,采用单侧半椎板切除探查减压,用圆棒敲击复位,骨块明显突入椎管者3例,用“L”形椎体骨块推入器深入硬脊膜前方,敲击突入椎管骨块至复位。受伤至手术时间3~12天。

      1.2 手术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俯卧位后侧正中切口,显露伤椎及其上下脊椎节段,在C臂X线机透视引导下,于伤椎上下椎体分别置入椎弓根钉,根据损伤情况于伤椎一侧或双侧置入椎弓根钉,置棒后撑开椎板间隙,透视观察压缩骨折复位撑开,椎体形态恢复满意,术前 CT或MRI确诊椎管内有压迫需要椎管探查者,可椎管探查减压,原则上有症状侧半椎板减压,行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把骨移植物放在后外侧的椎板、小关节的外侧缘和横突的基底,可术前取髂骨或用同种异体骨,在一侧或双侧进行,根据融合部的稳定状态,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关节,切除关节囊后显露小关节,用骨刀切除小关节的关节软骨,使植骨块能紧贴小关节、关节突峡部和横突基底部。用峨眉凿或骨刀将小关节凿成碎块,并将骨面制成毛糙面,取大块髂骨修整成长条状,使之适应已准备的植骨床,放置植骨块后再用取自髂骨的松质骨条或小碎骨片填充在植骨块四周。融合范围包括椎板、小关节和横突。

      2 结果

      本组45例通过临床及出院后随访3个月~3年观察,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椎体高度恢复到正常椎体高度的78%~98%,复位率达到99%,疼痛症状消失,功能恢复到正常的96%以上, 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

      3 讨论

      脊柱骨折脱位后一般应采用内固定,恢复脊柱的稳定性,预防骨折再脱位给脊髓造成二次损伤,即便使用了内固定器,为维持长期的复位及稳定性,植骨也是必要的,因为内固定器的主要作用是获得即刻稳定性和短期内维持复位,如固定阶段内的骨性结构未达到融合,则反复活动将使内固定松动或取出将使复位丢失,继发脊柱不稳[1]。T11~L5骨折脱位及不稳定骨折,在内固定后,应行植骨融合脱位间隙,在未行椎板切除者,融合椎板与关节突,已行椎板切除者,融合关节突与横突。注意勿折断横突,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孙培强[2]在应用后外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同时,结合椎体成形术加用骨水泥填充并加固撑开后有骨质破坏及缺失的椎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本组45例,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融合范围包括椎板、小关节和横突。术后X线片显示脊柱序列和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疼痛症状消失,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并发症,无螺钉棒松动、断裂,无矫形丢失。脊柱稳定性好,有效避免腰背痛等晚期并发症,可较早下地功能锻炼,获满意疗效。

      晚期腰背痛,是胸腰椎骨折后外侧椎弓根内固定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由于手术中需要行椎旁组织的广泛剥离,钉尾过长,内固定连接棒压迫皮肤刺激肌肉、筋膜等软组织导致术后的疼痛,由于操作不当如内固定螺钉紧固不佳、术后内固定松动及固定阶段上下的代偿行活动增加或退变加速亦可导致术后的腰背痛。脊柱损伤骨折脱位,可合并椎间盘后突压迫,伴有驼背畸形,阻碍脊髓损伤的恢复和牵拉神经根引起疼痛。对于稳定的胸腰椎损伤如果不伴神经功能受损可选择非手术治疗,对伴有或不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不稳定骨折,建议手术治疗[3]。因此,恢复期有必要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行物理疗法、体育疗法等以促进功能恢复。防止过早负重。

      【参考文献】

      1 陆裕朴,胥少汀,葛宝丰,等.实用骨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608-623.

      2 孙培强. 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340-341.

      3 丁少波,王群,罗超,等.无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221例疗效分析.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25:1001-1002.

    ↑上一篇:完全离断伤断指再植48例临床体会
    ↓下一篇:锁定加压钢板结合植骨治疗股骨髁上骨不连7例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