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发表时间:2012-07-27  浏览次数:581次

      作者:李坚,石国华,胡跃,李辉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4医院外三科,贵州 贵阳 550009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高位、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体会。方法 分析采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16例高龄儿童或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18髋)经11个月~2年随访,髋关节复位满意,股骨头发育较前明显好转,颈干角、前倾角均接近正常复位率达100%。无下肢血管神经危象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结论 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能有效的纠正髋臼指数,股骨头覆盖接近正常,能很好的恢复正常的生物力学关系,是治疗高龄儿童或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 髋臼造盖术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我院自2002~2008年以来收治16例高龄儿童或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人,经采用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情况 本组16例(18髋),男性7例,女性9例。年龄5~20岁,平均11岁。其中左侧9例,右侧5例,双侧2例。髋臼指数45°~60°,平均54°,前倾角45°~70°,平均55°。颈干角142°~160°,平均为150°。

      1.2 方法 选择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取仰卧位,将患侧臀部垫高30°,手术切口采取患侧改良smith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在阔筋膜张肌和缝匠肌之间钝性分离进入,切断股直肌反折头,显露关节囊后作锐钝性分离关节囊周围组织,酌情切断髂腰肌, T形切开关节囊,切除增生滑膜,彻底清除髋臼内脂肪及纤维组织,直视下复位,剥离显露股骨小粗隆,粗隆下截骨1.0~2.0cm,将股骨头复位,使其保持前倾角15°颈干角125°,在头臼最佳紧密对合位时,用克氏针经股骨大粗隆、股骨颈、头至髋臼作内固定,保持患侧肢体的正常轴线,用四孔钢板将截骨断端固定,于真髋臼上缘2cm处。用弧形骨刀沿臼顶方向作向下弧形截骨,将骨板向下压,将股骨截骨下来的骨块嵌入楔形间隙,并用两枚适合长度的松质骨螺钉作固定后(有条件的可用可吸收螺钉),观察固定牢固,髋关节复位满意后,切除部分增生肥厚的关节囊,紧缩缝合关节囊,放置引流管,缝合固定股直肌反折头于髂前上棘,逐层缝合切口。髋人字石膏固定。

      2 结果与随访

      术后未发生患侧肢体神经血管危象,3~4周拔出克氏针,术后石膏固定3月。随诊12~ 48个月,x片检查,术后髋臼指数14°~30°,平均24°,前倾角25°~40°,平均28°,颈干角134°~146°,平均136°。术后1年至1年半取出内固定,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满意。

      3 讨论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疾病。其病理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发生变化,新生儿至1岁半主要表现髋关节囊、韧带松弛股骨颈前倾角大。髋关节周围肌肉无明显挛缩。至学龄前,病理改变日趋严重,假臼逐渐形成,髋臼和股骨头因缺乏正常刺激而发育迟缓,髋臼变浅,臼中软组织充填,髋关节周围肌肉随股骨头向上移位而发生继发性痉挛,如内收肌、髂腰肌、臀中肌等,股骨颈前倾角增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知程度不高,特别是我们西南地区,有不少的患者要到大龄甚至成人后才来就诊,病情已经发展到严重的程度。我们认为,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病人的关键是彻底清除髋臼内的脂肪、纤维组织,切除增厚的关节囊以及圆韧等妨碍髋关节复位的因素,从而明显增加髋臼深度及容积,使脱位的关节得到完全复位。但关节的严重挛缩是治疗必须解决的重点,我们采用股骨粗隆下短缩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既增加股骨头的覆盖面积;又矫正前倾角和颈干角,改善负重力线,并用克氏针进行固定,有效地防止复位后股骨头脱出髋臼外。同时,还通过修补紧缩关节囊的办法,减少复位失败率,增加髋关节稳定性,使髋关节完全复位。该术式采用股骨粗隆下截骨,使股骨适当短缩,避免术中对下肢挛缩的肌肉、筋膜进行广泛松解,减轻了损伤,而且便于术中复位。更重要的是在治疗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中,避免了因大力复位后造成的神经血管危象,同时减轻了髋关节复位后股骨头和髋臼的压力,从而有效地避免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截骨1.0~2.0cm对肢体的功能及行走的步态不会造成影响。利用截骨块作髋臼造盖,避免了因髂骨截骨而造成的损伤,手术中造盖的角度要准确,应保持由外向内成30°角,造盖后类似瓦缘状,造盖的骨块用松质骨螺钉作固定,防止造盖失败。总之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脱位程度,软组织挛缩程度来选择手术方式。我们认为应用股骨粗隆下缩短旋转截骨髋臼造盖术治疗高位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胥少汀,葛宝丰,徐印坎,等.实用骨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1013.

      [2] 孙 磊,宁志杰,廖可国,等.青少年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10(10):958~960.

      [3] 彭俊良,陈戈云.Chiari截骨加髋臼造盖术治疗高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J].实用骨科杂志,1999,4(5):198.

    ↑上一篇:封闭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的护理观察
    ↓下一篇:关节松动技术联合药物治疗重症肩周炎疗效观察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