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可吸收微型骨锚在治疗手外伤后肌腱止点断裂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2-08-16  浏览次数:556次

      作者:吴生华,姚毅  作者单位: 浙江杭州,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手外科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肌腱止点断裂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2年1月本院手外科收治的42例手外伤伴肌腱止点断裂的患者,均采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重建各肌腱止点的手术方法治疗。其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全部病例均进行临床随访3~6个月,按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疗效。结果 疗效评定标准优33例,良7例,可2例。全部患者在术后8周患指指间关节活动自如,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使用可吸收微型骨锚钉重建各类肌腱止点,具有效果好,操作简便,快捷方便的优点。

      【关键词】 可吸收微型骨锚钉;手外伤;肌腱;断裂

      随着各类手工业及制造业的发展,手部的创伤逐渐增多,各类手部肌腱止点断裂较为常见,其中最常见的为手指I区伸指肌腱断裂或撕脱性骨折引起的远侧指间关节背伸不能,导致锤状指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还有各类锐器切割伤伴屈肌腱止点断裂[1]。本院手外科从2008年8月-2012年1月笔者采用强生Mitek的MICRO QUICKANCHOR Plus 1.3mm microfix (微型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治疗各类肌腱止点断裂42例。经一定时间随访后发现采用微型可吸收带线骨锚钉系统来修复重建肌腱止点操作容易而且安全牢靠,功能恢复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2例患者中男30例,女12例;年龄18~42岁,平均26岁。指伸肌腱断裂28例,切割伤伴指屈肌腱止点断裂14例,致伤原因:割伤20例,砸伤10例,扭伤12例。手术时间距伤后2h~7d,急性损伤32例,陈旧性损伤10例,术后随访3~6个月。需要固定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3~4周,拔除克氏针后均指导患者主动、被动运动时间2周。

      1.2 材料与方法

      1.2.1 手术材料

      微型可吸收骨锚钉是强生公司生产的一种用于修复肌腱止点的微型植入组合件,组合件系统包括一个尾部带有2个尖突用来固定在骨块中的可吸收多聚乳酸材料和不可吸收的带双针的缝合线,同时配有1.3mm的钻头和植入骨锚的插入手柄[2]。

      1.2.2 手术方法

      采用臂丛麻醉或指根麻醉。上肢常规消毒铺单,指根部扎橡皮条止血或上臂气袖止血带止血,开放性损伤常规清创,沿原伤口或适当延长伤口进入;闭合损伤沿指间关节肌腱止点断裂处“S”形切口。伸肌腱断裂者将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过伸位,屈肌腱断裂者可将指间关节固定于轻度过屈位,用1枚1.0mm的克氏针贯穿指间关节,术中给予C臂X线机透视以明确。当暴露出肌腱断端时,给予肌腱近端轻度游离,远端肌腱附着处显露,将断端间污染组织或者瘢痕组织切除,用1.3mm的钻头沿肌腱附着处指骨钻一约5mm深的骨隧道,使用专用手柄将锚钉植入骨质内,手柄必须垂直骨面,锚体尾部的2个尖突在骨皮质深面展开,当听到有一“嗒”的声音时可明确锚钉已固定完成,拔出植入器,拉紧锚钉远端缝线,使锚钉稳固的固定在骨质中,用穿过锚钉小孔的双针缝合线将肌腱用编织缝合方法固定于原位止点。对于合并基底骨折无法固定骨折块的去除骨块,再用锚钉带线缝针缝合,止血后,直接缝合皮肤,切口无菌敷料包扎,松止血带或皮片。

      1.2.3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天,隔日换药,14天拆线,3~4周时拔出克氏针,对伴有骨折的可延长至5周,拔出克氏针后开始主动屈伸指间关节,逐步功能锻炼。

      2 结果

      2.1 评定标准

      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定。优:伸指0°,屈指指端过掌横纹;良:伸指欠伸≤15°,屈指指端达掌横纹;可:伸指欠伸16°~45°,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cm;差:伸指欠伸>45°,屈指指端距掌横纹>2cm。

      2.2 疗效评价

      按上述评定标准,以最后一次随访结果做评价,本组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5周,平均18周。1例出现切口处皮肤少量渗出伴瘢痕形成,后发现缝线外露,予以拆除缝线后伤口愈合,但指间关节活动良好,获得满意的疗效。其余病例手指功能良好,畸形得到明显矫正,患指外形满意。本组42例随访优33例,良7例,可2例。

      3 讨论

      随着应用骨锚技术修复各类肌腱及韧带止点断裂的发展,利用微型可吸收固定材料修复手的肌腱止点断裂成为可能,其中微型可吸收骨锚钉修复肌腱止点断裂的手术方法比传统的缝合固定技术更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3]。手外伤伴肌腱止点断裂常见为伸肌腱断裂,屈肌腱止点断裂的病例不多。对伸肌腱止点断裂,近年来利用微型锚钉的手术病例报道逐渐增多,效果明确[4]。但对于屈肌腱止点断裂,目前常利用掌板远端缝合或者再造滑车等手术方案。笔者应用微型可吸收骨锚钉系统治疗各类肌腱止点断裂,手术过程操作简单,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固定比较牢固,可避免长期术后外固定导致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顾玉东,王澍寰.手外科手术学,第2版.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179-180.

      2 廖承杰.微型可吸收锚钉修复新鲜手指伸肌腱断裂的临床体会.中国医药导报,2009,6(18):47-49.

      3 张厚启,陈敬.应用微型骨锚钉治疗指伸肌腱止点断裂体会11例.中国医药指南,2009,7(18):27-28.

      4 任占国,刘爱华.微型锚钉在治疗锤状指中的应用.中国医疗前沿杂志,2008,3(13):75.

    ↑上一篇: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和外科综合治疗
    ↓下一篇:CT引导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初步探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