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1-09-22  浏览次数:597次

      作者:华东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 郑州

      【摘要】目的 观察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损伤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采取神经发育学疗法,治疗组另行运动再学习方案。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BBS平衡功能评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Brunnstrom偏瘫步态评分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 经过8周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除步态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步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关键词】 偏瘫,运动再学习,步行能力,步态

      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恢复对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各种神经发育学疗法对改善偏瘫患者步行能力都有具体的治疗方法,但都忽视了对异常步态的治疗,而异常步态对步行的稳定性、安全性、速度以及患者的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为了探讨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影响,我们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训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10~200902在本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60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1)发病时间<2周或>3个月;(2)双侧半球损伤;(3)无听力和言语障碍;(4)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运动再学习组和对照组即神经发育学疗法组,每组30例。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性质、部位及下肢的步行能力步态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主要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发育学疗法,具体应用控制关键点、反射抑制模式、易化下肢分离运动、促进平衡反应、触觉和本体感的刺激、行走训练、上下楼梯等技术。治疗组除神经发育疗法外,另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案,主要训练内容:坐、站位平衡训练(头和躯干的运动、够物、优化技巧);软组织牵伸、诱发肌肉活动、肌力训练;下肢功能训练(站立期:踝背屈、膝关节控制、髋伸展;摆动期:髋屈曲、膝屈伸、踝屈伸);骨盆功能训练(骨盆前后倾斜、骨盆的旋转、骨盆的左右倾斜、骨盆侧向移动);行走训练(基本步态行走、复杂性行走、优化技巧)。2组训练均由专业的治疗师执行,5d/周,2次/d,40min/次,共训练2个月。

      1.3 评测方法 采用FuglMeyer评定下肢运动功能(FMAL);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2];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定步行能力[3];Brunnstrom偏瘫步态分析评价量表评定步态[4]。康复评定均由专人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均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的FMAL评分、BBS评分、Holden分级、步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康复治疗8周后,2组的FMAL评分、BBS评分、Holden分级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步态评分只有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康复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4项评定均有显著意义(P<0.05)。 2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评分、BBS评分Holden分级、步态评分比较注:与治疗前比较:①P>0.05,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③P<0.05

      3 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因一侧肢体功能减弱或丧失,导致其步行能力低下和步态异常。神经发育学疗法认为,这是由于高级中枢对动作的修正受到影响,低级中枢控制的原始反射重新出现导致的,而忽视了肌力的重要性,运动再学习方案却弥补这一不足,并且还依照正常人步态分析的参数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找出丧失的运动成分,并进行针对性训练,肌力训练又具有特异性,要想力量的改变整合到各种有意义的功能性活动中,就必须直接练习那些动作的本身[5]。所以肌力、骨盆的控制、平衡和协调的训练不仅在垫上和坐位时训练,还应在站位和行走时训练,以及在复杂的环境下不同形式的行走训练等。此方案主要以任务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脑卒中患者主观参与和认知重要性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优化运动技巧进行再学习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特别是行走功能及步态的改善,不仅尽可能地提高了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其对生活的自信心。

      在本观察中,2组患者治疗前的FMAL评分、BBS评分、Holden分级、步态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除步态评分外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所以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及步态的改善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内科杂志,1996,29:379380.

      [2] 李奎,窦祖林,万桂芳.日常生活活动分析评估表[J]. 现代康复,2001,5(1上):129.

      [3] 缪鸿石,南登昆,吴宗耀,等.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上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44245

      [4] 侯来永,谢欲晓,孙启良.骨盆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步态和步行能力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4,19(12):907.

      [5] 王宁华,黄永禧,黄真.脑卒中康复——优化运动技巧的练习与训练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0.

    ↑上一篇:原发性脑出血复发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康复治疗闭目难立征1例报告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