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AF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发表时间:2012-09-04  浏览次数:530次

      作者:巴英伟,谢忠存,崔树兴,冯宝恒,王聪  作者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平安医院骨科

      【关键词】 AF钉;脊柱后外侧融合术;胸腰段脊柱骨折

      自2001年2月至2007年2月,应用AF钉内固定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胸腰段骨折230例,随访21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28例,女85例;年龄24~60岁,平均年龄39.3岁。创伤原因:砸伤112例,高处坠落伤101例。按Denis分类[1]:屈曲压缩型69例,爆裂型113例,骨折脱位型31例。T11骨折11例,T12骨折55例,L1骨折104例,L2骨折43例。按ASIA残损分级:A级19例,B级23例,C级61例,D级64例,E级46例,全部采用AF钉固定。

      1.2 诊疗方法

      术前采用CT定位,将0.5 ml美兰溶液肌内注射于伤椎棘突上。患者仰卧于脊柱手术托架上,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取后正中切口,以伤椎为中心,显露上下各一个脊柱的棘突、椎板、关节突及横突,椎弓根定位根据RoyCamille法定位,进钉方向掌握好2个角度[2,3],即TSA角和SSA角,一般情况下,SSA角为0度,TSA角为10度左右,自T9至L3角度逐渐增大。钻孔深度3.0~4.0 cm,转孔后用探测器探查骨孔四壁,保证均为骨性。置入椎弓根螺钉,安装支撑套筒杆,旋紧后方螺帽。然后纵向撑开至棘间韧带松紧度合适,此时椎体高度即可恢复,如需椎管减压,可行椎板间扩大开窗,清除血肿,砸平突入椎管的骨块,最后安装横向连接杆,并行脊柱后外侧植骨融合。放置引流,关闭切口,术后卧床8周,骨质疏松者术后卧床12周。

      2 结果

      本组随访213例,时间1年~6年,平均时间4.1年。术后1~2年取出内固定物时发现后外侧植骨均成活,无假关节形成。原A级19例,恢复到B级6例,余均无恢复;B级23例,恢复到C级18例,恢复到D级4例,1例无恢复。C级61例,恢复到D级20例,恢复到E级39例,2例无恢复。D级64例,均恢复到E级。E级46例,均未变。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骨折一般是指T10~L2之间的脊柱骨折,胸腰段具有较大的活动度,又是胸椎后凸和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在脊椎屈曲时以胸腰段为弯曲的顶点,因此最易由传导暴力造成屈曲型和爆裂型骨折,本组中屈曲型占32.4%,爆裂型占53.1%。胸腰段骨折若合并截瘫常是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混合伤,及时的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脊柱的序列,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彻底减压恢复椎管的容积,解除神经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于胸腰段椎体骨折(爆裂型)合并脊髓损伤时,若早期判断脊髓损伤程度有困难时,手术时间越早越好,对于CT、MRI提示椎管占位,神经受压时,应急诊手术,早期减压,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对脊柱三维空间的解剖位置的正确恢复应遵循以下原则:稳定与减压并重,早期的稳定依赖于坚强的内固定,晚期的稳定依赖于良好的骨融合。故术中尽可能保留椎体的形态和完整,减少对椎体的破坏,尽可能保留骨性组织和与椎体附着的软组织,恢复伤椎的三维序列。椎体的重建包括椎体几何形态和强度,刚度重建。单纯的后路切开复位,AF针内固定后虽可恢复伤椎的几何形态,而力学恢复却达不到,特别是粉碎的椎体修复不良,无椎间骨桥形成,韧带损伤以致残留不稳定因素。而在AF针内固定的同时行脊柱后外侧融合术则可以达到永久性地内固定,在内固定取出后由于脊柱后外侧植骨已达骨性愈合,故椎体的高度不再丢失和塌陷。

      AF钉是一种脊椎三维短节段复位固定系统,经关节突,椎弓根及前方椎体达到三维固定。具有三维空间六个角度的可调整性和稳定性,固定牢固,安装简便。其正反螺纹管可产生纵向撑开矫正力。两侧角度螺栓与正反螺纹套管有12度夹角,可使椎弓根螺钉向头尾两侧张开。利用此角度,只要拧紧螺丝就能恢复脊椎的生理曲度,再利用其撑开功能可有效地恢复伤椎的前缘高度。操作在冠状面进行,横杆的连接使全部钉杆连为一体,并能防止纵杆旋转,增加了脊柱的稳定性。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充分暴露关节突及横突,确定正确的进钉点,经验是:TSA角基线与上关节突基底部外侧缘平行。术中可在C形臂监视下进行,及时调整进针方向,确保椎弓根螺针的准确植入,不可置入椎间隙或椎体旁。为防止术后推动,进针深度要足够,螺钉必须进入椎体50%~80%,并且与终板平行。即SSA角为0度。对于高龄患者,椎体骨质疏松,螺钉螺纹固定不牢,可在钉道内加用骨水泥,术后避免早期活动。

      椎管减压是脊柱后路手术最基本的术式。但椎板切除后,脊柱稳定性受到破坏,特别是爆裂性骨折。在其前中柱均受损的情况下,再人为地将后柱切除,会使脊柱彻底失稳,加重术后脊柱后突畸形。AF后路短节段内固定的关键就是纠正病理畸形。恢复伤椎高度,使突入椎管的骨块复位,重建生理曲度,使受伤的脊柱节段达到解剖复位,椎管内获得间接减压可不必行椎板切除术。

      AF钉治疗胸腰段骨折加脊柱后外侧融合术是一种复位良好、固定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安全有效的内固定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亦璁主编.骨与关节损伤.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43.

      2 赵建华,金大地,李明主编.脊柱外科实用技术.第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282298

      3 邱贵兴,戴戎主编.骨科手术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418.

    ↑上一篇:弹性髓内钉治疗儿童前臂骨折
    ↓下一篇:单臂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小儿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