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自体红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25例体会

    发表时间:2014-01-15  浏览次数:623次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效果。方法:对25例骨不连接患者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进行治疗,股骨10例,胫骨9例,肱骨3例,尺骨2例,桡骨1例。局部麻醉下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入骨不连间隙内,剥离骨折间隙中的瘢痕组织并保留该穿刺针。抽取红骨髓10 ml左右,注入骨折间隙中。在骨折端另一侧换一穿刺点,重复上述操作。间隔7~10 d注射1次,注射3~5次。结果:随访4~8个月, 23例骨折愈合,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愈合时间在红骨髓第1次移植后3~7个月,以增生反应性骨不连,轻度增生反应性骨不连骨折愈合最快,2例未愈合,为缺血无反应性骨不连,骨折间隙过大。结论: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术操作简单,效果可靠,是一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接;红骨髓;移植

    骨不连是骨折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骨不连后患者多有行走疼痛。过度不恰当活动往往会造成内固定物断裂、拔钉等情况发生。往往需要再次手术植骨治疗,造成患者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自2003年8月~2011年10月我院应用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对25例骨不连接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5~54岁,平均46岁。均为术后患者,术后时间8~28个月,平均15个月;骨不连部位:股骨10例,胫骨9例,肱骨3例,尺骨2例,桡骨1例。以往手术类型:采用钢板内固定15例,带锁髓内钉固定6例,外固定架固定4例。 按Waber coch 骨不连分型,增生反应性骨不连5例,轻度增生反应性骨不连11例,营养不足型骨不连6例,缺血无反应性骨不连3例。所有患者骨折对位良好,内固定物无弯曲断裂。外固定架无松动。其中2例患者曾经过2次手术,更换过内固定物,同时取过髂骨植骨。

    1.2方法:术前仔细观察X线片,确定穿刺部位及进针点,局部麻醉下在X线电视透视下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入骨不连间隙内,剥离骨折间隙中的瘢痕组织,并保留该穿刺针。髂前上棘穿刺,抽取红骨髓10 ml左右,注入骨折间隙中。在骨折端另一侧换一穿刺点,重复上述操作,另选一部位再次抽取红骨髓注入骨折端。局部给予加压包扎。间隔7~10 d注射1次,一般注射3~5次。

    2 结果

    随访4~8个月,经自体骨髓移植治疗后23例愈合,X线片示骨折断端间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愈合时间在红骨髓第1次移植后3~7个月,平均42个月。以增生反应性骨不连,轻度增生反应性骨不连骨折愈合最快。2例未愈合,为缺血无反应性骨不连,骨折间隙过大。

    3 讨论

    骨折后,由于断端间纤维软骨未钙化,骨折间隙缺乏成骨作用,逐渐形成间隙,纤维组织覆盖硬化骨端,造成骨不连。产生骨不连的原因很多,其中手术处理失当、血运障碍、成骨因子缺乏等是比较重要的原因。目前以植骨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再次手术植骨创伤较大,取髂骨处外型影响较大,且可能出现术后疼痛,因而常不被患者接受。一些试验及临床研究证实自体骨髓能促进骨折愈合及骨缺损修复[1]。红骨髓内含有大量的骨髓基质和骨髓基质干细胞。基质干细胞具有多分化的潜能,可以经诱导表达成骨细胞活性,它是骨髓基质细胞的前体细胞。成骨活性主要源于骨髓基质细胞。骨髓基质细胞为间充质细胞,其中含有定向成骨祖细胞,和可诱导成骨祖细胞。有良好增殖和分化成骨、成软骨能力。在不同体内环境中可以分化为骨组织或软骨组织[2]。自体骨髓来源丰富,穿刺抽取后对供处无大的影响。注入骨不连部位,不会产生免疫反应。在骨不连区剥离后形成新的创伤,注入骨髓后,引起局部注入性血肿,产生无菌性炎性反应,同时为骨不连区域注入骨祖细胞及骨诱导活性因子。激活成骨细胞的成骨活性。我们所选患者均为术后骨折对位良好,固定可靠无移位,钢板无折弯、断裂、拔钉,断端间形成纤维连接,X线可见骨不连缝隙。骨不连处需用穿刺针刺入缝隙剥离,同时剥离骨折线周围瘢痕组织,造成一个相对较大的骨髓滞留间隙。 操作中分别选择对应的两个穿刺点进入,形成骨折周围360°环形剥离区域,以利于红骨髓注入及均匀渗入,注入后需在穿刺部加压包扎。为了提高有效细胞浓度及反复刺激其成骨活性,我们一般根据情况注射3~5次。每7~10天注射1次。为增加骨髓基质细胞含量,抽取红骨髓时,一个穿刺点不应抽取过多,可变换深度或穿刺点,防止抽出成分含有太多的血液成分。经皮穿刺自体骨髓移植术采用局部麻醉可在门诊进行,不需更换内固定。操作简单,医疗费用较低,效果可靠,是一种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4 参考文献

    [1]梁雨田,张伯勋,卢世璧,等经皮自体骨髓移植在骨缺损瘢痕组织内成骨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1998,36(2):742

    [2]刘延青,娄思权骨髓基质中的骨源性干细胞[J]中华骨科杂志,2000,20(2):114

    ↑上一篇: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复杂骨折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