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14-03-21  浏览次数:689次

    手术治疗髌骨骨折的病患中髌骨下极骨折占9.3%~22.4%。髌骨下极骨折大部分属于粉碎性骨折,其所形成的骨折块都很小,骨折块下有或无少量关节软骨面,其下极应力存在一定集中性,也属髌腱起点[1]。临床中应用常规治疗方法,效果并不明显,选择14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分析改良张力带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40例髌骨下极骨折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髌骨下极骨折诊断标准。男112例,女28例,年龄 22~65岁,平均(35±7)岁。致伤原因主要为:跌伤者86例,车祸损伤者42例,坠落致伤者12例,其中髌韧带受损者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或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法,取平卧位。研究组患者应用改良张力带方法进行治疗,于膝关节前选取纵切口,并一次性手术完成切口,将髌骨中部一直到胫骨结节处完全暴露,自受损一侧髌正中和胫骨结节位置(类似胫骨结节骨牵引水平)由外至内分别将1枚2.0克氏针置入,然后应用双股0.8~1 mm钢丝于髌韧带正方以“8”字形将2 枚克氏针尾端进行固定,在膝关节屈曲30°处将钢丝牵拉紧绷从而形成张力带,此过程中观察髌骨下降具体高度,使得其下降后髌尖到胫骨结节和髌高比例达到1:1,用来替代受损髌骨下极或是髌韧带具有的生理能力,将关节腔进行仔细冲洗,并缝合关节囊,对切口进行逐层缝合,受损髌韧带也许完成缝合修复。而对照组患者则予以钢丝内固定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手术后均需抬高患肢,并予以抗炎消肿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在麻醉完全消失后需主动进行股四头肌练习,合理踝关节屈伸运动,使得血液循环逐渐恢复正常,避免血栓形成。2 d后则开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2次/d,程度达到不显著疼痛为止,并日渐增大角度。手术后2周可拆线,然后完成适量主动功能训练,防止关节发生僵直、股四头肌出现萎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手术持续时间、屈膝达90°时间、功能完全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出现并发症几率。

    1.3 疗效评定标准: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程度,髌骨关节面伤口愈合。良: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出现偶然疼痛,或出现关节面阶梯2 mm。可:患者膝关节屈伸程度达到健康标准,但下蹲时有吃力感,膝处酸痛,或出现髌骨关节面阶梯 3 mm。差:患者膝关节屈曲达到90°,却无法进行下蹲,而膝关节有显著酸痛感,或出现髌骨关节面阶梯3 mm。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 18.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 s x ± )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5±7)min,屈膝达90°时间(17±5)d,功能完全恢复时间(30±3)d,骨折愈合时间(15±7)周。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55±9)min,屈膝达90° 时间(32±4)d,功能完全恢复时间(43±3)d,骨折愈合时间(21±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治疗优良率为91.4%,对照组优良率为6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研究组发生内固定松动移位患者有3例(4.3%),畸形愈合患者2例(2.9%),切口感染患者 3例(4.3%);对照组内固定松动移位患者8例(11.4%),畸形愈合患者5例(7.1%),创伤性关节炎患者5例(7.1%),切口感染患者4例(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研究发现,改良张力带固定无需应用外固定,由此可发展因外固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减少康复期,以钢丝在短期内替代且承担受损髌韧带原有生理功能,在手术后能够早期开展功能锻炼。张力带钢丝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胫骨粗隆间和髌骨活动,确保髌韧带可于无张力状态中完成早期愈合。研究显示,研究组愈合时间和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均明显缩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方法适用于髌韧带腱性位置受损,也可应用在起止点撕脱性骨折,不会使得生理性血循环出现较大干扰,和常规方法对比程度要低,能够一次性修复各类髌下结构受损情况[2]。经本文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91.4%,与对照组的64.3%比较,具有较为明显优势。总之,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杨广武,贾俊平,张 骋,等.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23例体会 [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726.

    [2] 姜义信,王 彦,张吉朝.髌骨下极骨折手术治疗现况综述[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6):31.

    ↑上一篇:选择性连续三节段椎间融合器置入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曲度的长期影响
    ↓下一篇: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显微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治疗的临床分析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