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

    发表时间:2011-09-21  浏览次数:547次

      作者:李峰  作者单位:河南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商丘

      【摘要】 目的 探讨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口服;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d。结果 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80%,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桂利嗪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

      【关键词】 偏头痛,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不同组合,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其中无先兆偏头痛是最常见的类型,反复发作常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我院应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100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03~200908,我院门诊治疗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00例,均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学会颁布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一Ⅱ)偏头痛的诊断标准[1],病程3个月以上,均经头颅CT、MRI或MRA等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颅内占位性病变等,经头颅CT、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证实无其他颅内疾病并排除颈椎病、高血压及急性脑血管病所致的头痛。男41例,女59例,年龄16~55岁,平均32岁。头痛部位多在一侧的顶、颞、额部,少数在枕部或双侧及遍及全头部者。疼痛的性质为搏动性或跳动性痛、钝痛或刺痛,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恶心、呕吐、失眠等,头痛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诱发因素有精神刺激、劳累、日晒及女性月经来潮等。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资料在年龄、既往病史、头痛程度及发作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4g/次,3次/d,口服;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5~10mg每晚睡前服。2组均连续治疗30d。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服药1周后头痛不再发作。显效: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上,持续时间缩短,能坚持工作,间歇时间延长。好转:仅头痛程度减轻50%以下或发作频率减少,间歇时间延长。无效: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经一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慢性的神经血管疾患,患病率为5%~10%,儿童期和青春期起病,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女性多见,常有遗传背景。偏头痛不仅因频繁和严重的头痛导致患者的学习与工作能力下降,生活质量降低,而且也与脑卒中、情感障碍等多种疾患相关。

      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及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支持血管源性假说,但同时也认为与环境、饮食、精神及内分泌失调等有关。近年来研究表明[23],偏头痛患者多有血小板聚集力增强,当其受到刺激后,可释放大量5羟色按(5HT)和花生四烯酸(后者可转变为血栓素A),引起颅内血管收缩,血管痉挛期后,血中5HT减少,缓激肽增多,渗出并积存于血管周围,故可致血管扩张,引起搏动性头痛。据1985年Joseph和Steiner研究报道,偏头痛发作时患者血中的血栓烷A2(TXA2)也明显升高。TXA2能引起颅内血管强烈收缩,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典型的偏头痛应具备3个特点:(1)突发性头部剧疼;(2)头痛可自动或药物缓解,不留后遗症;(3)惯于复发并伴有无痛间歇期[4]。

      西比灵属于第三型哌嗪衍生物,为长效的钙通道阻滞剂,可溶性强,易通过血脑屏障,对脑血管平滑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它是钙通道阻滞剂中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且不影响正常细胞的钙平衡,能阻断平滑肌的动作电位,延缓钙内流导致血管扩张,纠正脑缺血、缺氧状态,从而缓解颅外血管过度搏动,并且防止反应性颅外血管扩张[5],另外还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钾等引起脑血管收缩。它还能维持红细胞变形能力,抑制三磷酸腺苷、胶原乳胶颗粒、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和血管痉挛。

      中医学认为:头为元神所居,为“精明之府”,故头痛的发生与脏腑、气血、痰浊、瘀血皆密切相关,《证治准绳•头痛》云“头像天,三阳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此;三阳五脏之精华之血亦皆活于此,于是天气所发,六淫之邪,人气所变,五脏之逆,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因与其气相薄;郁而成热则脉满,满则痛”。可见引起头痛的病因繁多,而引起偏头痛的主要原因是肝脾肾功能失调和风、火、痰、瘀阻络所致。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白芍、钩藤、鸡血藤、夏枯草、珍珠母、细辛等组成,具有养血平肝、活血通络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肝阳上亢所致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动物实验证实[6]:养血清脑颗粒能增加动物颈内动脉血流量,扩张软脑膜小动脉舒张离体血管的平滑肌,对抗NE引起的离体动脉的收缩等,表明该药能有效改善血管功能失调,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缺氧,减少体液成分的改变和Ca2+内流,缓解原发性神经抑制过程等。罗盛等[7]应用该药治疗不同年龄组偏头痛病人,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而西比灵为选择性钙通道拮抗剂,阻止钙内流,抑制脑血管收缩,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防止缺氧所致脑损伤和反应性颅内外血管病理性扩张所致的头痛发作。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柯东风,沈锦辉.氟桂利嗪联合普奈洛尔治疗偏头痛的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112113.

      [2] 童贤玉.氟桂利嗪加小剂量阿斯匹林治疗偏头痛[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12):775.

      [3] 杜艳芬,王纪佐.偏头痛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2,10(3):314317.

      [4] 吴祥振.西比灵治疗偏头痛60例疗效观察[J].荷泽医专学报,2001,13(1):4950.

      [5]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编.新编药物学[M].第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01.

      [6] 李海顺.养血清脑颗粒+西比灵治疗偏头痛临床观察[J].中华临床医学卫生杂志,2006,4(3):55.

      [7] 罗盛,王新德,匡培根,等.养血清脑颗粒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1,34(5):291294.

    ↑上一篇:多发性硬化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
    ↓下一篇:合理情绪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作用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