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4-06-11  浏览次数:779次

    胸腰椎骨折是由于外力所致胸腰椎骨质遭到连续性破坏,通常胸腰椎骨折常合并神经功功能损伤,并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给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性。通常在治疗胸腰椎骨折时,需纠正畸形,修复伤椎后弓角。AF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1],在胸腰椎骨折得到广泛应用。因此,笔者以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AF内固定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经CT、X线检查,确诊为胸腰椎骨折;男45例,女33例;年龄20~68岁,平均(45.8±3.2)岁;损伤部位:15例T11,20例T12,30例L1,5例L2,5例L3,3例L4;受伤原因:交通伤34例,重物砸伤18例,坠落伤15例,其他伤11例。根据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4例A级,20例B级,32例C级,10例C级,7例D级,5例E级。按照按照患者意愿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损伤情况及神经功能分级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2]:纳入标准:患者经X线片及CT诊断,确诊为胸腰椎骨折;无手术禁忌证患者;无其他部位骨折患者;患者均知情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疾病患者;哺乳期妇女;精神功能/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1.3方法:治疗组采取AF内固定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及心理素质,选择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行俯卧位,胸腰部悬空,以病椎为中心进行定位,脊柱后正中为切口,将病椎显露,同时病椎上下的椎体椎板、上下关节突与横突,选择合适长度和粗细的椎弓根螺钉,确定螺栓角度,根据Weinstein法定位,用手锥作25px深切口,采用探子对四壁进行探查,明确骨壁,采用锥子进行左右旋转,进入椎体,维持SSA为0°,TSA维持在5°~15°,确定钻孔周围为骨壁后进行攻丝,将4枚椎弓根螺钉拧入。经C型臂透视,确认固定无误后,连接杆和锁固螺帽进行安装,并逐渐撑开,纠正后凸畸形。患者脊髓或神经遭骨折块压迫,需切开椎板进行减压,下压复位椎管内骨折块。复位固定完成后,需探查椎管进行减压,若患者脊柱不稳定,需进行小关节间植骨融合;患者若属于稳定型脊柱骨折,未进行减压,可作常规不植骨,患者术后放置48~72 h的引流管,手术卧床时间需在2个月左右。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患者使用支具外固定治疗,卧床休息,待临床症状缓解,然后使用支具固定3个月左右,并逐步加强功能锻炼。

    1.4评价指标:术后进行18个月电话随访,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腰背痛及椎体前缘高度进行检查。根据Frankel分级[3]评价神经功能,采取VAD评分确定腰背痛。

    1.5疗效判定标准[4]:优: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正常;良: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程度在95%,胸椎或胸腰段脊柱后凸角小于5°;差:术后伤锥高度恢复在85%左右,脊柱后突角小于10°。

    1.6统计学分析:文中所得出来的数据在处理分析时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治疗组优24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优14例,良16例,差9例,优良率为7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对比: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25例,部分恢复13例,不恢复1例,恢复率为97.4%;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完全恢复15例,部分恢复10例,不恢复14例,恢复率为64.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两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对比:35例患者前缘高度恢复良好,占89.7%;对照组23例前缘高度恢复良好,占59.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D评分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V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脊柱骨折,多是胸腰椎骨受到外力造成连续性破坏,在青壮年患者中多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如交通、重物砸伤及跌落伤;老年患者由于身体营养流失,机能降低,并存在骨质疏松,再加上受到低暴力损伤,如跌倒、滑倒等。胸腰椎骨折患者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若为高能损伤,也会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给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性和挑战。脊柱在受到外力时,多是类似于屈曲-旋转作用[5],导致脊柱出现畸形。在治疗时,需要将脊柱的高度和曲线进行恢复和维持,减少脊柱活动度的丢失,确保脊柱稳定性,并要防止胸腰椎出现创伤后造成后凸畸形及神经病损。

    采用保守治疗胸腰椎骨折,必要保证患者未出现神经病损伤,脊柱中至少有2柱未受到损伤,后凸角度需小于20°,椎体压缩需小于50%[6];采用保守治疗,需要患者长期卧床,并给予患者支具,但部分患者无法耐受支具或长期卧床,并且多发创伤患者在长期卧床情况下,极有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通过外科手术可及时纠正畸形,缓解对神经系统的压迫力。AF内固定是为三维空间调整而设计的万向关节,操作方便,结构简单。在采用AF内固定时,主要是利用螺杆两端的生理前凸,将螺杆中的螺栓套筒进行调整,以此提供均匀的撑开和加压力量。在复位时通过椎间盘的牵拉力量以及前后纵韧带的牵拉力量,使骨折块复位,并恢复塌陷的椎体高度,缓解骨折块对神经的压迫。但骨质疏松患者在松质骨内的切割作用下会导致骨折处螺钉复位丢失;椎体复位后出现空壳样变造成矫正度丢失[7]。

    若是螺钉定位时出现错误会损伤脊髓及神经根。因此术者必须要认识到AF内固定缺点,掌握手术适应证,细心操作,手术中需合理应用C型臂,并结合植骨,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在AF内固定手术适应证中,患者经X线检查,骨折椎体压缩比需大于30%;经CT检查,骨折块进入椎管,占位需超过30%,或患者创伤后呈现为截瘫,并呈进行性加重,当患者具备任何一种手术指征时,采取的AF内固定治疗,需要充分加压,并要保证脊柱的稳定性。在手术操作期间,需要根据椎体和椎弓根的形态进行选择。在手术时,需按照Magerl方法对腰椎进行椎弓根螺钉定位,按照Dick方法进行胸椎定位,在拧入螺钉、插入克氏针后需采用C臂机透视,当正位和侧位稳定后,才可植入的椎弓根钉。在手术期间,为了保证手术成功,需准确植入螺钉。患者由于骨折脱位,脊柱解剖关系紊乱,导致在手术中出现错误定位,因此在手术时需可将第十二肋骨和各个腰椎横突进行仔细辨别,并充分暴露出现横突基底部[8]。胸腰椎骨折在手术期间,原则上需要越早手术越好,因此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手术时,患者无手术禁忌证时需尽早手术。

    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组优良率为94.9%,对照组优良率为76.9%;前缘高度恢复良好率为89.7%,对照组前缘高度恢复良好率为59.0%;组间对比(P<0.05)。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率为97.4%,对照组恢复率为64.1%,组间对比(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D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VA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从此次研究结果显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前缘高度,减轻腰背痛,疗效显著。综上所述,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前缘高度,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肯定使用。

    4参考文献

    [1]韩林,谢希惠,陈成.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47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1):36.

    [2]强东栋.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1):81.

    [3]曾贵强.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体会[J].中医药导报,2009,15(6):53.

    [4]施伟业.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24):1874.

    [5]吴刚,卞育俊,江亚.AF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0,31(2):122.

    [6]钟巍巍,黄福才,陈振宇.后路AF内固定系统同时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1):133.

    [7]仇立春,夏卫革,徐玉生.经椎弓根植骨AF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22例的疗效分析[J].兵团医学,2012,34(4):9.

    [8]童玲,杨巧燕.AF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医正骨,2013,25(8):72.

    ↑上一篇: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
    ↓下一篇:一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新方法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