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骨外科学》

    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511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4-07-18  浏览次数:919次

    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是由于颈椎椎体不稳,导致局部椎动脉受压所致临床的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在临床上较常见,但由于其表现多样,临床漏诊和误诊率较高,其诊断主要标准为:(1)椎间盘和椎间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影像学上可表现为椎间隙减小、椎间孔变小、骨质增生等并且在颈椎过屈过伸位摄片上能达到椎体节段性不稳的标准:角位移⒊或助)11,或水平位移3mm。(2)在椎间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出现邻近椎动脉受累,有明确椎动脉受压的证据;(3)与上述结构受损病理学改变一致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从2005年1月2010年3月之间,经颈椎多位片、颈椎MRI、部份头颅MRI和TCD检查诊断为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511例患者进行综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11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男262例,女249例;年龄13.5~74岁,平均年龄46,37岁,其中(40岁113例。发病时间2d~⒛年不等,平均19.48月,其中<1月121例。511例中,有颈部轻度外伤史71例,颈部后转时出现症状67例。

    1.2检查方法

    颈椎多位片检查:包括颈椎正位、侧位、双斜位,过伸过屈侧位,齿状突张口正位片。MRI扫描:常规颈椎矢状位T1加权像、T2流动补偿加杈像、GRL加权像和冠、轴位T1加权像;脑轴位、冠、矢状位T1、T2力口权像。经颅彩色超声多普勒(TCD):常用低频(2MHz)探头,椎动脉探头放在颈椎两旁,斜向枕骨大孔,基底动脉探头放在枕骨大孔处,斜向上方。

    2结果

    2.1临床表现

    本组病发病缓慢,偶有在损伤后急骤发病,常为颈椎椎体失稳后压迫椎动脉,出现多种临床表现,见表1:猝倒发作93例,视物不清或视物成双影、视物变形136例,行走不稳73例,言语不清碴7例,声音嘶哑l+例·构音障碍、吞咽困难39例,上肢麻木乏力例,锁骨上血管杂音单侧24例、双侧13例,霍纳氏征20例,旋颈试验阳性238例。

    2.2 X线表现

    对321例病人的颈椎正位、过伸侧位、过屈侧位、齿状突张口正位片进行了测量,结果见表2。

    对511例病人的颈椎正位、过伸侧位、过屈侧位、齿状突张口正位片进行了测量,棘突偏移:椎体棘突左偏279个、椎体棘突右偏202个,椎体后移56茌个椎体、前移605个椎体,C2齿状突向左或向右偏移218例。颈椎不同程度增生217例,椎间隙变窄173例,椎间孔变小185例,生理曲度变直或反向14苓例,项韧带钙化或前纵韧带钙化89例,上下关节突肥大29例。

    2.3 MRI和TCD 511例中,457例行颈椎MRI检查,占89。狃%;403例行TCD检查,占7886%;349例同时行颈椎MRI和TCD检查,占68.30%;239例行脑MRI检查,占46.77%。(1)MRI表现:呖7例中,有404例椎动脉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限性狭窄,占88,10%。其中单侧椎动脉局限狭窄217例,双侧椎动脉局限性狭窄187例;椎间盘突出和膨突237例,椎间盘变性263例。239例脑MRI检查中,小脑梗塞4例,桥脑梗塞11例,丘脑梗塞17例。(2)TCD表现:浩03例中,有376例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局限性狭窄和/或供血不足,占93。30%。其中单侧椎基底动脉痉挛75例;供血不足,阻力增高,提示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痉挛190例;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痉挛111例;同时伴有颅内脑动脉血流速明显减低,参数下降217例。

    3讨论

    3.0诊断依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原因复杂,诊断标准不统一,脑供血不是尚无获得公认的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我们通过对颈椎体失稳的检查了解到失稳是椎动脉供血不足的原因之。(1)曾有猝倒发作史,临床上又有头昏眩晕,头胀痛,耳鸣,恶心呕吐,听力减退,耳后疼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旋颈试验阳性,枕颈部不适压痛,颈部活动受限,颈椎椎旁和/或棘突压痛,肩胛区闾歇性胀痛,上肢、肘部疼痛,上肢麻木乏力等多种表现;(2)X线颈椎过屈过伸位摄片显示颈椎失稳明确;(3)MRI显示椎动脉变窄,一侧和/或双侧椎动脉直径<2mm;(准)TCD显示椎动脉和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痉挛。根据以上临床表现,摄片结果及相应的血管检查结果可以使临床医生对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作出准确诊断。

    3.2治疗颈椎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有多种临床表现,如有头昏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听力减退、耳后疼痛、视物不清、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等。准确的诊断对于临床医师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有很大的帮助。对颈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绝大多数仅需内科治疗即可缓解症状。治疗的关键在于第一:尽快缓解其椎动脉受压、痉挛和供血不足,改善临床症状。第二:尽量恢复颈椎正常的稳定性,减轻神经受到进一步的刺激和压迫,减轻椎体不稳的因素。包括维持颈部良好的姿势;颈椎牵引,症状严重时使用颈托制动等。一些不正确的理疗方法,以及不适当的颈椎推拿按摩,对患者是非常有害的,甚至是危险的,会造成病人病情加重,甚至终生瘫痪。所以,必须在临床医师及康复训练医师的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合适的强度、时间和疗程,有利于患者康复。仅有部分椎体不稳较为严重的患者,在诊断明确、症状非常严重、反复雾作且内科治疗无效、并明显影响生活和工作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其原则是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和重建病变节段的稳定性[Ⅱ]。总之∫颈椎体失稳性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常见疾病,我们的研究发现通过联合临床表现,颈部摄片及椎动脉血管检查可以较准确的诊断本病。诊断明确的患者经过内科药物、康复理疗或外科治疗,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何及,樊东升,孙宇.颈性眩晕[J].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11,(06):414-415.

    [2]曾光华,郑书东,熊恒辉.颈椎椎体失稳与椎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4,(03):190-191.

    [3]赵定麟,陈德玉,沈强.现代颈椎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99-406.

    [4]曾光华,郑书东,熊恒辉.颈椎体失稳的临床X线分析[J].泸州医学院学报,2005,(01):53-54.

    [5]于泽生,刘忠军,党耕町.颈椎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J].中华外科杂志,2002,(12):881-883.

    [6]安得仲.神经系统疾病鉴别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99-302.

     

    ↑上一篇: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固定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下一篇:锁骨钩状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