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神经内科》

    内科治疗与康复综合疗法治疗中风60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09  浏览次数:540次

      作者:焦生福,薛淑萍  作者单位:甘肃武威市中医院

      【摘要】 目的:探讨中风偏瘫患者的内科与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发病后1~15天入院的脑中风60例患者除内科治疗外,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以患侧肢体肌力恢复情况判断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95%,显示综合性康复治疗的有效性。结论:中风偏瘫患者早期开始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侧肢体的功能。

      【关键词】 中风,偏瘫,综合性康复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5月收治中风患者60例,均符合纳入及剔除标准。其中男38例,女22例;脑梗死34例,脑出血26例;语言不清28例,完全失语6例。纳入标准:①年龄35~75岁;②符合西医脑梗死及脑出血诊断标准,无意识障碍;③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④发病1~15天。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感染或有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及骨关节病、精神病者;②怀疑或确有酒精、药物滥用史者;③哺乳或妊娠妇女;④使用过已知对主要脏器有损害的药物者。

      内科常规治疗:控制血压、降颅压、预防合并症;注意患肢的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及保持关节功能位。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抗凝。尽早采用针灸、理疗、按摩、患肢功能锻炼,以利于康复治疗和功能恢复。

      康复治疗:①软瘫期:软瘫期的康复治疗应该注重良肢位的摆放,每2~3小时翻身1次,治疗以被动运动为主。康复师协助做瘫肢的被动屈伸活动、抬腿、坐起以及上肢外展、内旋等各种动作,并按摩瘫痪肢体肌群,每天2次,每次20分。进行活动的强度由弱到强,逐渐加大力度,以免损伤关节。一般中风病患者只要生命体征稳定就可以开始针灸治疗。头针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体针上肢取穴:极泉、天泉、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取穴: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丰隆、解溪、昆仑、太冲、太溪。②痉挛期:痉挛期的康复治疗早期坐位与坐位平衡训练。坐位角度逐步增加,于坐位训练同时可进行床上动作训练,翻身、移动、搭桥与躯干活动等。并逐渐行站立及站立平衡训练。步行训练时,先进行扶持步行或平行杠内步行,再到徒手步行。同时进行积极的康复器械的辅助练习。头针仍采用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针刺取穴与操作方法同软瘫期。体针采用抗痉挛针法,上肢:手三里、外关穴、天井、臑会穴、肩髃、臂臑穴。下肢:阳陵泉、悬钟穴、解溪、丘墟穴、髀关、血海穴。③恢复期: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除了运动功能恢复的训练外,更加要注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康复,包括洗漱、穿衣、吃饭、入浴、入厕等,以及吞咽、言语功能的训练。针刺仍以头穴丛刺长留针间断捻转针法和抗痉挛体针针法为主,注重头穴丛刺与康复治疗技术的结合。

      结 果

      首次肌力测评时间为入院后首次查房时间,按标准对患者进行肌力测评[1],经过内科及康复综合治疗和功能锻炼2个月以后,再做肌力判定[2。

      有学者统计,中风自然恢复率40%~50%;治疗有效率70%[3],而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治疗有效率达95%,疗效满意。

      讨 论

      中风所致的偏瘫等功能障碍,需要积极的康复治疗早有定论[4]。功能锻炼是康复的重要手段,对中风各期进行理疗、针灸、推拿、使用康复器械,对降低患肢张力,增加患肢肌力大有益处。另外,通过言传身教,患者及家属出院后能掌握比较正规的康复医疗方法,对以后的家庭康复治疗大有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86.

      2 王茂斌.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康复评定方法.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2,7(2):84.

      3 杜晓山.针刺治疗中风半身不遂30例疗效观察.新医药学杂志,1977(6):22.

    ↑上一篇: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胶质瘤中NDRG2,PKCα mRNA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