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主创新企业
3A质量服务诚信企业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重点培育项目
咨询热线:400-8338-918
  • 首页
  •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学 > 文献详细

    文献频道
    • 临床内科
      内科学其他学科
      感染性疾病学
      风湿免疫病学
      分泌代谢病学
      心血管病学
      变态反应学
      神经内科
      肾脏病学
      血液病学
      消化病学
      结核病学
      呼吸病学
    • 临床外科
      泌尿生殖系外科学
      器官移植外科学
      心血管外科学
      外科学其他
      整形外科学
      烧伤外科学
      颅脑外科学
      神经外科学
      显微外科学
      普通外科学
      骨外科学
      胸外科学
    • 临床其他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临床检验诊断学
      皮肤病与性病学
      耳鼻咽喉科学
      急诊医学
      老年医学
      口腔医学
      妇产科学
      麻醉学
      眼科学
      护理学
      肿瘤学
      儿科学
      其他
    • 基础医学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其他学科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寄生虫学
      医学心理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军事预防医学
      健康教育学
      卫生管理学
      妇幼保健学
      其他
    • 中医中药学
      中西医结合
      针灸推拿学
      民族医学
      中医临床
      中医基础
      中药学
      中医学
    • 药学
      药学其他
      临床药学
      生药学
      药理学
      药剂学
    《整形外科学》

    氟比洛酚酯用于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全麻后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09-10-26  浏览次数:797次

    作者:唐启鹏 董珍娟 孙燕飞 朱小菊

    【关键词】  氟比洛酚酯 气管切开 烧伤 全麻

    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全麻术后易呛咳和躁动,可引发意外伤害,甚至危及病人生命。术后疼痛和气管导管不适是引起躁动和呛咳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采用新型非甾体类靶向镇痛药氟比洛酚酯静注,旨在观察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对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全麻术后呛咳和躁动防治的有效性、安全性和主要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江干区笕桥医院2005年10月至2008年5月90例因烧伤气管切开行早期削痂植皮术患者,其中男性78例,女性12例,年龄19~46岁,平均(28.56±10.32)岁,体表烧伤面积30%~59%;烧伤部位为头、面、颈部、躯干和四肢。患者无严重的心、肺、肝、肾及血液系统疾病史,无消化道溃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随机双盲分为氟比洛酚酯组(F组,n=45)和对照组(D组,n=45),于手术结束前60min F组静注氟比洛酚酯100mg和D组静注0.9%氯化钠注射液5ml。两组病人性别、年龄、体重、一次性切痂面积、手术时间及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1.2 麻醉方法 安定10mg、阿托品0.5mg术前30 min肌注。麻醉诱导:咪唑安定0.08mg/kg,芬太尼2~4ug/kg,异丙酚0.8~1.2mg/kg,以及维库溴胺0.1mg/kg。麻醉维持:术中1.1~1.3MAC异氟醚吸入维持,异丙酚0.05mg·kg-1.min-1,静脉泵注,按需要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胺,手术结束前30 min不再给予芬太尼,麻醉期间芬太尼总量不超过10ug/kg。术毕送恢复室。复苏期间,视病人躁动程度,必要时静注曲马多50~100mg,术后镇痛:术毕两组均使用国产全自动微量输注泵(流量2.0ml/h),芬太尼12u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行静脉镇痛。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2ml静滴预防恶心、呕吐。

      1.3 观察项目 ①观察病人在恢复室中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评估:0级为安静,合作;1级为轻度烦躁,吸痰刺激时肢体躁动,间断呻吟;2级为无刺激时也有躁动,持续呻吟,需固定上肢;3级为剧烈挣扎及喊叫,须外力压按四肢。记录苏醒时间、镇痛药的使用情况。②术后24h呛咳发生率,呛咳程度评价:0级,完全无咳;1级稍有咳嗽;2级为一阵阵咳嗽;3级为剧烈呛咳。手术部位疼痛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 VAS)[1]: 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术后躁动程度比较见表2

      由表2可见,F组较D组躁动程度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8,P<0.05)。D组10例2~3级躁动病人给予曲马多,F组无使用曲马多病例。

      2.2 两组病人呛咳程度比较见表3

      由表3可见,F组呛咳程度明显轻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2,P<0.05)。

      2.3 手术部位术后24h VAS评分F组为1.04±0.53,D组3.07±0.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2, P<0.05)。

      3 讨论

      全麻苏醒期病人的脑功能处于恢复阶段,意识尚未完全清醒,存在不同程度的定向障碍,此时病人躁动除了与麻醉用药、低氧血症、气管导管刺激及导尿管刺激等因素有关外,切口疼痛是引起躁动的主要原因[2]。而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由于呼吸、循环代偿能力减退,故耐受力差,临床上常用曲马多或阿片类镇痛药以缓解疼痛以减轻躁动,但存在呼吸抑制之弊。

      氟比洛酚酯是一种以脂微球为载体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它进入体内可以靶向分布到手术切口及炎症部位,释放出有效成分氟比洛酚酯,进一步水解生成氟比洛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发挥镇痛作用。研究表明氟比洛酚酯不影响脑血流及氧合,不影响麻醉深度及术后苏醒时间,不抑制呼吸,具有靶向镇痛并可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特点[3]。本次研究将氟比洛酚酯在术毕结束前60min静注作为超前镇痛,术后躁动发生率为6.67%,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氟比洛酚酯对烧伤病人术后躁动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术后镇痛有利于减轻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的痛苦,术后24h手术部位VAS评分F组较D组明显减小(P<0.05),表明应用氟比洛酚酯超前镇痛联合芬太尼术后持续静脉镇痛,较单一静脉镇痛模式效果更好。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全麻术后呛咳跟气管切开,气管导管放置引起气管局部炎症,气管黏膜损伤,黏膜水肿等相关,氟比洛酚酯可聚集在炎症部位,发挥靶向抗炎镇痛作用。F组术后24h呛咳发生率与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结束前60min静注氟比洛酚酯100mg,可以有效安全地预防或减少气管切开的烧伤病人术后的呛咳、噪动和疼痛。

    【参考文献】    1 李促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387.

      2 陈伯銮. 全身麻醉期间严重并发症. 见:庄心良, 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036-1037.

      3 Yoshitani K,Kawaguchi M,Tatsumi K,et al.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flurbiprofen does not affect cerebral brood flow velocity and cerebral oxygenation under isoflurane and propofol anesthesia [J]. Anesth Analg, 2004, 98(2):471-476.

    ↑上一篇: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颈部整形中应用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小儿重症烧伤静脉留置针的护理
    全国咨询热线:400-8338-918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北路179号23层2322M房
      粤ICP备2024298770号